文德泉蒙席 著 聖人之死 沙勿略住在歐華利的茅屋的時候,陪伴著他的只有兩個人,一個是中國人安多尼,另一個是印度人基道望。 由於歐華利不辭而別,沙勿略飢寒交迫,很多時他會叫安多尼向島上的葡萄牙人討飯吃。不過他們自己也沒有多餘的物資,因為中國官員把小島封鎖了。 至於那位答應過帶沙勿略往廣州的中國商人始終沒有出現。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聖言啟航(乙年常年期第十二主日)
開天地闢大海 平暴風息巨浪 梁展熙 相信大家都知道,在本月一日發生於長江的一場海難。引述英國廣播公司(BBC;2015-Jun-07)的新聞:「東方之星號客輪1日晚間從江蘇南京開往重慶途中,在湖北荊州監利縣境內的長江大馬洲水道翻覆沉沒,全船456人只有14人生還,當局至今找到431具遇難者遺體,11人仍然下落不明」。有關失事原因,眾說紛紜。官方強調是長江上突發的龍捲風所致。《信報》特約評論員練乙錚先生則提供了較詳盡的,有關客輪本身安全系數的分析(見《信報》六月八日,「水殺四百人.火燒基本法」一文的上半部分)。就這件意外再作評論,不屬本文範疇。提及這道新聞,旨在指出,即使在科技已發展到所謂「工業4.0」【見附註】的時代,大海的威力和殺傷力,仍舊是令人束手無策的。從這角度看,今天的讀經一、答唱詠,以及福音選讀中天主和耶穌分別克勝咆哮怒嘯的海洋,別具時代意義。
星期天問與答
問: 為什麼天主教教會會出聖人? 答: 聖教會並不是麵包工場,有麵包師傅製做麵包。聖教會要表揚聖人好比某些國家表揚他們的英雄,(就如肯亞的Mashujaa Day,即他們的英雄日)、又如全美籃球協會NBA要表揚名人堂的球員或國際足聯FIFA舉辦的金球獎等等。嚴格來說,是聖神造就聖人,只不過是聖教會盡量去表揚罷了(其實也只不過是一個很少的百份比。)
兩個問題
基督的屍體?還是基督的手臂? 文祖賢 著 吳志濠 譯 上星期我們在談論三位一體的天主。三位其中的一位實際上曾經成為了我們的一份子。衪誕生為人,取了人的軀殼、人的靈魂、人的頭腦、人的意志和人心,居住在我們當中。這位是耶穌基督。 衪不只成為人,他使自己成為我們靈魂的食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糧。在剛過去的主日我們慶祝了這信仰中的真蹄──「聖體聖血節」或「主的聖體節」。聖保祿在格林多人書寫道:「我們所祝福的祝福之杯,豈不是共結合於基督的血嗎﹖我們所擘開的餅,豈不是共結合於基督的身體嗎?」(格林多前書10章16節)
救恩史 -- 耶穌時代(十二)
歡喜二端:聖母拜訪聖婦依撒伯爾
教會透視: 中國教會慶祝基督聖體聖血節
2015.06.12 教會透視: 中國教會慶祝基督聖體聖血節
主日福音 -- 常年期第十二主日
恭讀聖馬爾谷福音 4:35-41 有一天傍晚,耶穌對門徒說:「我們渡海,到對岸去吧!」門徒於是離開群眾,載耶穌走了;與耶穌一起的,還有其他小船。
Music by Aurelio Porfiri
Liturgical Mass Sheet
「神職人員與平信徒如何合作福傳」講座完滿結束
培聖會為回應「獻身生活年」於6月14日,假瑪利亞中心,舉辦「神職人員與平信徒如何合作福傳」講座,主講者為陳繼容博士。當天活動前雖天降暴雨,但仍無阻參加者出席的决心。培聖會神師袁偉明神父,該會會友,還有各修會的修女、教友等數十人參加了是次活動。 首先,由該會介紹舉辦是次講座目的,接著由袁神父帶領祈禱,陳博士以講座主題的內容,用教會憲章言簡意賅介紹:論天主子民的成員──教友的地位、論教友的救世傳教生活、教友參與普通的司祭職,參與敬禮、參與基督的先知任務及見證任務、參與基督的王道使命、教友與教會聖統的關係等。 是次講座時間雖短,但陳博士扼要舉證一些教友如何積極關懷及支援神職人員的真實事例,讓各人明白應由家庭培育子女自小對天主的熱愛情操,更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堂區工作做起,特別是男孩子參加輔祭工作,神父也應鼓勵多些男孩子參與,因此乃培育聖召的良好時機。 講座結束前,安排了參與者發表意見和提問的環節,在場人士踴躍提問討論,氣氛熱烈,講座在袁神父為參與者降福後結束。活動後各參加者共晉茶點,彼此分享及交流對福傳事工的意見和經驗。 【註】教會憲章4:38:毎位教友應該對世界作主耶穌復活與生命的證人,及生活天主的標記。
救恩史 -- 耶穌時代(十一)
歡喜一端:天使向聖母瑪利亞報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