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展熙 乙年耶穌升天節 在自然科學尚未普及以前,普羅大眾普遍從自己的日常經驗感覺出發,想像世界就是上天下地。先談我們自家的文化。在西周初期,華夏就有〈蓋天說〉,簡言之,就是:「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局」(見《晉書‧卷一十一‧志第一‧天文上》)。中國的創世神話,多少是取靈感自此的。 《舊約》方面,當中體現出來的古以色列民的想像宇宙觀,大致上也是上有穹蒼(天),下有大地。大地之下,是人死後鬼魂虛無地存在的陰府(Sheol)。天外天(heaven of heavens)就是上主雅威的御座所中。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聖言心語】耶穌升天節主日(乙)
文:林文森神父 耶穌會士 聖馬爾谷福音16:15-20 耶穌升天的意義是甚麼?我們得審慎地了解這個奧祕,別光從字面了解。耶穌並沒有搭乘直升機或是太空梭升到天空裡。如果一個人用那樣的概念去理解,這樣說吧,很清楚地會知道這樣的事情不會發生。如果耶穌真的往天上升,那祂去了哪兒?到了天堂嗎?那麼天堂在哪?還是天堂包覆著整個世界?我們開始看到這種想法有多荒謬。從這個角度看,我們就會懂,天堂並不是一個地方,而是我們與天主的親密關係,就好比地獄是與天主關係永遠地惡化。天堂是天主在的地方,跟天主同在,就是在天堂,耶穌升天所要說的就是:耶穌完全永遠地與祂的父合而為一,今天馬爾谷福音所說的耶穌被接升天的意義就是這個。
澳門的花地瑪聖母敬禮(一)
文:陳思頴 「Ave, Ave, Ave Maria…」每年5月13日的黃昏,在澳門最熱鬧的中心地悠揚著這首聖母的讚歌,澳門本地的教友以及來自各地專程來參加花地瑪聖母巡遊的信友,異口同聲地誦念著玫瑰經,詠唱著花地瑪聖母歌,為聖母在一百年前向三位牧童所囑咐的祈禱意向同心齊聲祈禱。 去年是聖母在葡國花地瑪顯現一百週年,除了葡國在隆重慶祝,澳門的教會也在另一個時區熱烈呼應;今年也不例外。澳門教會對花地瑪聖母敬禮的推崇和熱愛,在這近一個世紀以來,不單是澳門教會的大事,同時也是「澳門街」的盛事。 這篇文章,筆者闡述花地瑪聖母敬禮在澳門教會興起的原由,當中涉及到一些歷史事件,特定地點,相關團體,以及信友對此敬禮的情宜等。
花地瑪聖母瞻禮 恭奉聖母像遊行
(本報訊)5月13日為花地瑪聖母瞻禮,澳門玫瑰聖母堂隆重舉行慶祝。為協助教友準備心靈,善度慶節,特由5月4日至12日舉行九日敬禮,內容有:敬禮經文、玫瑰經、彌撒聖祭。
【天主教會的分裂,改革和分立】第一章:早期的基督教異端
文:Vitor Teixeira 譯:余漢釗 我們要找尋教會整體的真相,基督徒間的分立、分裂、改革、異端和決裂。與猶太教的不同是猶太教是由一個民族的歷史所聯繫,而基督信仰卻是使命、多元及普世性的宗教,是向萬民帶來教恩喜訊的宗教。因此,這訊息是傳揚給各地區有著不同的民族、習俗、傳統、語言、認知、窮人、富人及所有階層的人。亦因此而產生各種不同的演繹、意見,甚至是規定。
【速食哲學】(62)一支鉛筆就能教曉我們本性律(自然律)?
文:文祖賢神父 jmom.honlam.org 譯:吳志濠 上一次我們探討了我們的經驗如何引領我們了解倫理和道德的需要。我們發現,善和惡的概念牽涉到我們的權利,我們的權利正是由善和惡的概念衍生而來,我們視之為應得的。我們被給予所應得的時,我們稱其為「善」,沒有被給予時,我們稱其為「惡」。 我們所應得或被虧欠的取決於我們是甚麼,它依靠我們的本性。因為這個原因,管治人的行為的法律稱為本性律。
如何更專注地誦唸玫瑰經?
文:Msgr. Florian Kolfhaus / 天新社 譯:早宜明明 無論在路德、花地瑪或其他地點的聖母顯現,總有一個特別之處,就是聖母總重覆一個訊息——頌誦玫瑰經。她沒有邀請我們去誦唸日課,或作神修閱讀,或朝拜聖體,或進行默觀或默想祈禱;這些祈禱形式都被教會公認為好的,很多聖人亦沿用過。但為何瑪利亞「只」把玫瑰經置於我們心中呢? 透過對露德顯現及花地瑪顯現進一步的探求,我們可以找到一個可能的答案:瑪利亞將自己顯現給這些不懂認字或寫字的孩子時,並給他們最小的指示。玫瑰經為他們來說,就是學習祈禱最恰當的方法,因為透過一粒復一粒的數算唸珠,能帶領我們由口禱達至默想祈禱,而逐漸變為默觀祈禱。每個人皆可透過誦唸玫瑰經,讓自己被瑪利亞帶領,無須任何技巧或繁複的實習過程,達至默觀或默想祈禱的境地。
【聖言心語】復活期第六主日(乙)
文:林文森神父 耶穌會士 聖若望福音15:9-17 今天彌撒的主題很清楚是愛,這不只是基督徒生命的中心,也需要作為全人類生命的中心。我們的基督信仰不該只被看作是一個宗教,如同一個標籤貼在人身上,對我們的生活沒有太大影響,就和一般不認識基督信仰的人一樣生活。我們的基督信仰是一個目光,關於人類的生命如何在圓滿中生活,它教導我們如何作為一個真實的人。若望在福音中所用的希臘文agape,意為「愛」,這種愛是給予他人而不求回報,就像是天主對祂受造物的愛,天主的愛充沛地傾注在每一個受造物,且源源不絕,無論受造物回應與否。在浪子的故事中,兒子離家遠行,浪擲了父親給予他的所有禮物,過著放蕩的生活,父親對那任性的兒子所展現的就是這種愛。天主是愛,這是祂的本性,祂無法不愛。這種agape的愛我們也應該擁有,這種愛能讓我們愛我們的仇敵,並與他和好。用agape的愛來愛他們,就是希望他們得到最好的,希望他們能改過自新,從仇恨與負面中被治癒。因此,今天若望說「愛在哪裡,天主就在哪裡」,他並非說「基督徒在哪裡,天主就在哪裡」或「教會在哪裡,天主就在哪裡」;而是,哪裡有一個人充滿著agape的愛對他人,天主就在哪裡。因此,在新教徒身上、在印度教徒身上、在佛教徒身上、在穆斯林身上,抑或在一個沒有宗教信仰的人身上,他/她或許是一位不可知論者、無神論者或共產主義者,我們可以在他們身上找到agape,這是天主的作工。天主無條件地愛我,但如果我不將它傳給他人,愛便不留在我內。
傳頌主愛至萬代(9)
文:阮美芬修女 天主的召叫是非常奧妙的,祂對祂選擇召叫的人,從不設下任何標準,祇是出於對被召的人一份無條件的愛。祂的選擇往往超出人所能理解的,通常沒有理據或邏輯,祂也不會去計算被召者的回應。祂被自己對我們近乎瘋狂的愛所催迫,一心一意切願將祂的愛傾注在我們身上,期望我們張開雙手,敞開心扉接受祂的愛。
《號角報》創刊七十週年 社長文祖賢神父:帶感恩的回顧,勇敢展望將來
訪問:Pedro Daniel Oliveira文:姚子汶 2018年5月1日是本報創立七十週年的日子。本報首先以葡文服務澳門市民及教友,並於2014年設立中英文部。作為澳門最悠久的報章,現任社長文祖賢神父談到本週刊在過去四年的轉變、對未來的挑戰,以及天主教媒體對社會的重要性。 在《號角報》慶祝七十週年,並擔任其社長四年之際,你如何評估你這些年的工作? 我看到有很多事情值得感恩。 首先,我非常感謝天主賜予我這個機會,去作福傳的工具。然後,我要感謝黎鴻昇榮休主教對我的信任,並簡單地定義出我們的使命,就是:資訊及培育的傳遞。這亦是我們這些年來一直努力達致的。我肯定仍有很多改善的空間。 亦要感謝現任的李斌生主教,他為澳門教區注入了新的活力,並繼續為我們提供許多各類的活動,好讓我們得以報道。這意味着會有更多的工作,也是一件好事。透過去年成立的教區傳播委員會,我們亦能在我們的工作範圍上得到不少的資訊。 我亦十分感謝許多修會團體的修女及神長兄弟,他們不斷鼓勵我們的工作,對我們的印刷給予不少意見,甚至貢獻出一些有趣的文章。不少讀者已表達出對我們所出版有關信仰培育、哲學和神學等文章的興趣及讚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