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新聞網訊)教宗在週三(11日)公開接見的要理講授中,繼續講解祈禱的主題。他表明,堅毅、勇氣和謙遜是每個與天主的對話中必備的要素:「我們要是不祈禱,就沒有力量在人生中前行。祈禱有如生命的氧氣。祈禱是讓聖神臨在於我們身上,祂始終引領我們前進。因此,我多多談論祈禱。」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聖座公布關於麥卡里克的報告 「教會從中吸取痛苦教訓的一頁」
(梵蒂岡新聞網訊)聖座週二(10日)公布了對前樞機麥卡里克(Theodore Edgar McCarrick)在制度上的認知和決策過程的報告。這份報告是在教宗的授權下由聖座國務院撰寫,其篇幅很長,用了兩年時間才完成。
喀麥隆圖米樞機遭綁架後獲釋放
(梵蒂岡新聞網訊)喀麥隆90歲的圖米(Christian Wiyghan Tumi)樞機上週四(5日)遭人稱「考茂將軍」的領袖領導的英語區分裂武裝組織綁架後,翌日(6日)獲釋放。杜阿拉(Douala)教區克萊達(Kleda)主教證實了這個消息。與樞機同時遭綁架的還有當地傳統部落的精神領袖。
印度基督徒舉行「解除賤民日」
(梵蒂岡新聞網訊)印度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上主日(8日)舉行了解除賤民日,這項活動由印度天主教主教團推動,得到了印度基督教協會的協作。由於印度教嚴格的種姓制度,印度達利特人,即賤民處於社會等級的邊緣,而且經常受到歧視,在工作上也如此。今天,在13億印度人口中,賤民占六分之一,基督徒和穆斯林被邊緣化的程度最嚴重。
除了為受迫害基督徒禱告,也要為疫情祈禱 菲律賓主教團籲「紅色星期三」加進疫情意向
(梵蒂岡新聞網訊)再過兩週、在11月25日,援助苦難教會將舉辦「紅色星期三」活動,旨在紀念因信仰殉命的人,同時也要在這新冠疫情時期重燃人們的希望。菲律賓主教團宣布,今年援助苦難教會的這項關懷舉措,紀念的不僅是世界各地數以百萬計受迫害的基督徒,還籲請眾人為菲律賓祈禱,在這疫情時期,也為疫情受害者祈禱。屆時,聖堂、學校和其它建築物將被紅色燈光照亮。紅色是殉道的象徵。
教廷信函《慈善的撒瑪黎雅人》
照顧臨終病人 文:Fausto Gomez OP譯:何紹玲 為了在倫理上、神學上和精神上清楚地分析明顯在增長的安樂死和協助自殺等等問題,教廷信理部於2020年7月14日發表了一篇密集、頗長、有充分依據的文件,題為《慈善的撒瑪黎雅人》Samaritanus Bonus(SB),副標題為:有關照顧病危和臨終期的人。這文本共33頁,包括八頁共99項的註腳,已得到了教宗方濟各的批准。全文分為五個部份(I至V)。照顧身患絕症病人的守則,就是仿效那位「慈善的撒瑪黎雅人」,聖經中記載耶穌的一個家傳戶曉比喻:要懷着憐憫心和關切的態度(參閱路加10:30-37)。教會是老師,也是母親。
【朝聖.回家】 走!我們去朝聖:Camino的時機
文:余寶珠 編按:「Camino」是聖雅各伯之路的簡稱,全名西班牙文為 Camino de Santiago;而「Camino」一字意即「道路」,也被不少教內外人認為能重整心靈的道路。
【心筆在言】死亡,永生
文:Joshua Yuen 死亡只是現世和永生之間的一個停頓。人無需畏懼,它猶如逗號一樣,它只是讓生命停頓了。
【向日葵之歌】慈悲深處
文:羅芷芬 靜修院的圖書室添置了一批新的祈禱書籍。進行分類時,發現每本書蘊藏着豐富的寶藏,其中包括高夏芳修女的新作《語絲》和《語點》。
【速食神學】(104) 地獄是嚇人的策略?
文:文祖賢神父譯:吳志濠 地獄是真的嗎?我們應該相信它嗎? 是的,只要人有自由,入地獄就是其中一個結局。 要明白地獄的話,那麼,我們要先明白自由和大罪是甚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