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利瑪竇中學家長教師會日前於2020年11月25日下午,邀請香港婚姻及家庭治療師梁敬之先生以「怎樣使子女開心快樂地成長?」為題,舉行家長專題講座,旨在讓家長們明白與子女關係出現問題的癥結所在,讓家長及早覺察及了解解開癥結之關鍵。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鮑思高青年服務網絡主辦 打開心窗教育工作坊2020
(本報訊)為倡導融合教育,建構和諧校園,讓有特殊需要兒童得到被接納及平等對待的機會。由鮑思高青年服務網絡主辦,推行一連20場的「打開心窗教育工作坊2020」,於本年10月至11月期間到訪11間學校及社區團體,進行巡迴推廣活動,並得到參與單位的一致好評,期望社區能舉辦更多類似的活動,同時亦認同推動校園共融文化是應該從小開始。
慈幼校友會年度校慶回校日
(本報訊)每年12月8日聖母無原罪瞻禮,亦是慈幼中學校慶日。今年慈幼校友會於12月6日中午12時,假慈幼中學舉行「慈幼中學建校114周年校慶暨慈幼校友會年度回校日」。當日上午10時,在小學部聖堂有一台感恩祭。同時在中學部籃球場有一場校友籃球賽。11時至12時中學部禮堂和籃球場走廊會有兩組展覽:天作之物攝影展,和現代版畫展,並有該科老師作現場指導觀賞。
粵華中學系列活動迎95周年校慶
(本報訊)本澳歷史悠久的粵華中學,將於12月8日迎來其九十五周年校慶。該校上下、全體師生,正努力籌備各項相關活動,一派歡樂、繁忙景象。
教宗方濟各與新樞機一同拜會本篤十六世
(梵蒂岡新聞網訊)教宗方濟各上週六(11月28日)在主持公開樞密會議後,與11位在羅馬現場出席的新樞機,一起前往「教會之母」隱修院小聖堂,拜會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榮休教宗對他們的拜訪表示欣喜,並在誦唸《又聖母經》後,向他們頒賜降福。
教宗:社會正義是把窮人應得的還給他們,私產並非碰不得
(梵蒂岡新聞網)非洲與美洲法官促進社會權益委員會舉行線上會議,討論「建設社會正義」的主題。教宗方濟各為此寄發兩個視頻訊息,一個是問候詞,另一個為開幕講話。教宗指出,為了建設「新的社會正義」,我們必須承認,「基督信仰傳統從未認同私有財產權是絕對不可觸碰的」,卻強調了私有財產權始終具備社會功能。我們訴諸於法律和權益,「把必需品給予窮人時,我們給的既不是我們自己的東西,也不是第三方的物品,而是把窮人應得的那一份還給他們」。同時,法官們的裁決也能「富有詩意」,醫治窮人的創傷,顧及地球並守護大地。
波蘭主教團主席:教會需要 成熟和接受扎實培育的平信徒
(梵蒂岡新聞網)公教進行會和公教青年會代表於基督普世君王節的機會上在波蘭波兹南舉行祈禱活動。該國主教團主席、波兹南總主教加德斯基(Stanisław Gądecki)向代表們表示,你們蒙召為教會和世界的發展與成聖作出貢獻。「在成聖的道路上、與教會的牧人緊密團結,並跟隨基督,你們便能將極其珍貴的福音酵母帶入社會各個領域:家庭,工作、政治和文化場所」。
聖座修會部部長阿維斯樞機:在迷惘的世界如同燈塔
(梵蒂岡新聞網訊)普世教會11月21日慶祝了獻聖母於聖殿紀念日,同時為隱修生活祈禱。聖座奉獻生活及使徒團體部部長阿維斯(João Braz de Aviz)樞機當天在《羅馬觀察報》撰文,論述隱修奉獻生活的價值和意義。樞機闡明,教會將默觀生活視為「缺乏穩固參照點的今日男女的燈塔和火炬」。
新冠疫情嚴重打擊印度 急需國際社會援助
(梵蒂岡新聞網訊)聖座促進人類整體發展部移民與難民事務處最新一期的週報刊載了印度撒慕爾神父(Samuel Thekkekavinal)的報告,他是馬哈拉施特拉邦(Maharashtra)天主教敘利亞-瑪拉巴禮聖埃弗雷姆(Efrem)教區社會服務中心(Social Service Society)主任。該報告指出,在受新冠疫情嚴重打擊的印度,天主教會始終處於與病毒抗爭的最前線。
【徐光啟的靈修生活】(3) 徐光啟皈依天主教:徐光啟受洗的動機
文:段春生神父 從1597年初次接觸天主教信仰,至1603年受洗,徐光啟經過了六年時間,由初次認識到逐步體認信仰,以至最後完全地、毫無條件地交託自己給天主,這樣一個完整的「慕道」時期。孫尚揚老師在《一八四零年以前的中國基督教》中,將徐光啟的皈依列為「理智型的皈依」,而我以為用這個詞語可能無法真正地涵蓋和形容徐保祿受洗的真正動機。我們或許可以說他受洗有理智型皈依的成份,但不完全是理智型的,因為一個基督徒真正的皈依,如果僅僅是理智型的皈依,就無法達到將其靈性生命完全地託付給至高的天主,也無法在其以後幾十年的信仰生活中,始終如一、無怨無悔地為教會服務。這可由受洗後的他與傳教士、與教會密切的關係,以及為教會的奉獻中可以得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