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傳統性的苦難善耶穌聖像(大耶穌)敬禮及遊行,每年均在四旬期首主日舉行,此前更一連九日、早上7時45分在崗頂聖奧斯定堂舉行敬禮。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聖經人物傳】亞當和厄娃:女人(和男人)的悲劇性一刻(中)
梁展熙博士(S.Th.D.)於澳門聖若瑟大學教授聖經科目 在上一期,我們看見在蛇的慫恿下,女人——在獨立於天主,完全沒有考慮祂禁令的情況下——按她自己在善、美、真三個面向上作了結論後,最終「摘下一個果子吃了,又給了她的男人一個,他也吃了」(創3:6b)。今天,就讓我們聚焦在這半節的細節中,以補充一些我們平時也許有所遺漏甚至誤解的地方。
教宗接見原住民代表
教宗接見原住民代表「我們要向原住民學習,獲得美好生活的智慧」 (梵蒂岡新聞網訊)國際農業發展基金(IFAD)上週四至週一(9日至13日)在羅馬舉行第六屆世界原住民論壇,與會的原住民代表上週五(10日)到訪梵蒂岡覲見教宗方濟各。教宗表示,永遠不要忽視原住民,相反地,我们要向他們學習,學習他們的文化和傳統,特別是在保護土地方面。
教宗公開接見:以我們的溫順宣講天主的臨近
(梵蒂岡新聞網訊)教宗方濟各週三(15日)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時,以「福傳的熱情」為主題,強調福音宣講的要訣在於「像羔羊那樣溫順及良善地一起前行,不依靠世俗」。他說,如同門徒們那樣,我們的宣講「源自與上主的相遇」,若不去宣講,「與祂的關係就不會加深」。
《千里同風》澳門六宗教文化及文物展
(本報訊)澳門六宗教將於下週六(2月25日)假南灣舊法院大樓舉行「《千里同風》澳門六宗教文化及文物展」,主辦方週四(16日)在教區中心地下舉行新聞發佈會,各宗教代表出席,向各界公布展覽細節、概念等。
望廈聖方濟各堂主日學舉行戶外活動
望廈主日兔 ,躍進東望洋望廈聖方濟各堂主日學舉行戶外活動 松山只能看到松鼠?非也!2月12日的主日,就在那裡看見近百隻「小兔」跳躍於東望洋。 主日學同學每年都期待一年一度的户外活動;但今年他們怎也料不到此活動有嶄新的體驗;他們更不知道在活動前,校長及數位導師專程前往松山作場地考察不只一次;最後決定以參觀東望洋世遺景點及完成小小任務作為活動焦點。
【速食神學】(210) – 在某些情況下,進行戰爭可以是視為合理嗎?
文:文祖賢神父 jmom.honlam.org 譯:吳志濠 第五誡不只概括外在的行為。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宣布『締造和平的人是有福的』(瑪5:9)時,要求人有內心的和平,並譴責憤怒和仇恨為不道德的,因為憤怒是復仇的願望,而仇恨令人希望近人遭遇不幸。如果這些態度在重大的事情上是故意和認同的,則是嚴重地違反愛德的罪過。」(《天主教教理簡編》第480點)。
【利瑪竇】(3) – 利瑪竇抵達肇慶
文:段春生神父 利瑪竇在中國的傳教工作,可以分為三個時期: 第一時期、自1583年抵達香山、廣州和肇慶,以及1595年首次北上之前。 第二時期、自1595年至1600年第二次進点前,是利瑪竇在華傳教產生廣泛影響的時期,主要在南昌、南京等。 第三時期,自1600年第二次進京至1610年去世。
【向日葵之歌】凝望你的耶穌
文:羅芷芬 聖女大德蘭教導我們在福音中默觀天主時,「滿懷愛意和謙卑地注視那位凝望你的耶穌,看祂如何注視着你。」是的,祂一直在生命的旅途中凝視着我,在我得意忘形時,也在我失落時。祂沒有如我所期待般即時扶起我,但在我跌倒時坐在我身旁聆聽我,安慰我,幫助我從祂的目光看到更多更廣。
利瑪竇辦「依納爵教學法的實踐培訓二」
利瑪竇中學上週五(10日)邀請香港耶穌會教育中心主任蘇英麟博士為全體中小幼老師進行「依納爵教學法的實踐培訓」。培訓的主題為依納爵反思學習法五元素中的「反思」。 蘇博士首先以互動的活動開始是次培訓,了解老師們當下的狀態和對依納爵教學法的理解後,他以實際例子說明具反思的教學方式和不具反思的教學之分別,並以效率與效果為例來說明具反思式的教學能達至更佳的學習效果。反省非常著重的其過程,故必須花時間去處理。他鼓勵老師以不同的提問方式啟發學生從新的角度去探索問題,幫忙學生從鳥瞰的角度了解自己,提高其反省能力。 培訓中,蘇博士邀請老師們分組討論老師自己的一堂課,其他組員點出自己在這堂課內所發現的引發反省的手段,並可提出其他反省活動的建議,讓老師們互相觀摩和分享。隨後他向老師們介紹不同的引發反思之手段,如:書寫撮要丶反省式筆記丶重重活動丶回顧學習檔案丶期末反省丶辯論丶角色扮演丶戲劇和手機資訊軟件等。最後,他鼓勵老師師思考經驗與反思和反省與行動間之關係。蘇博士在總結時表示依納爵教學法中的五元素是連在一起的,且缺一不可。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有懂得反省的老師才可培育懂反省的學生。期望老師們能學以致用,把依納爵教學法實踐於課堂中,成為學生的祝福。 利瑪竇中學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