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器官移植與捐贈 (1)已故捐贈者

文:FAUSTO GOMEZ OP 譯:何紹玲 器官移植正穩步發展,是現今醫學的一大躍進。器官移植是需要器官捐贈:一個需要器官移植的人,當然要有慷慨的捐贈者,但遺憾的是,可移植的人體器官非常稀缺,主要是器官捐贈的數量不多。據報道,每年器官移植個案大概有12萬7千,但全球有此需求的卻是超過2百萬,換言之,能獲得器官移植的病人只有百分之5至6。不過也有例外的,譬喻在西班牙,能獲器官移植的病人,比率高達百分之90(資料來自生物倫理觀察站,UCV)。順帶一提,澳門政府於2018年開設了一個重要的器官捐贈登記網站。 基於對人類生命和身份的尊重,並在適當的聖言及教會的訓導下,啟發了我們從倫理和基督宗教的角度去談論器官移植和捐獻(和出售)。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論盡家庭】(1.4) 家庭治療基本概念:家庭治療是一種全新的視角

文:梁敬之 婚姻及家庭治療師及認可督導 要小心:人對人不要以惡報惡,卻要時常彼此勉勵,互相善待,且善待一切人。(得撒洛尼前書5:15) 丈夫對治療師投訴說:「我這個老婆的脾氣臭死了!這是她的性格問題,沒得救了。」 我說:「我不相信性格的。」 丈夫一面錯愕地吐了一個字:「吓……所有人都說她性格有問題。」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速食神學】(23) 聖經和聖傳足以認識信仰?

文:文祖賢神父 譯:吳志濠 我們已經確定了關於天主和世界的兩個知識來源:聖經和聖傳。這兩個來源,正如我們所看到的,來自一個宗徒聖傳。 此外,我們談論過,聖傳不像是考古學家研究的化石,一個沒有生命的物體的石化標本。不。傳統是活生生的。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言心語】四旬期第二主日(丙)

文:林文森神父 耶穌會士 路加福音 9:28~36 今天的福音讓我們面對自己信仰的矛盾:我們的歸屬到底在哪裡?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經由外在的一切尋找天主。然而,這個世界並不是永恆的住處;我們只是過客,不斷地朝向永久的居所,一個與天主的真理和慈愛永久結合的居所邁進。生命就如同在電影院看電影一樣,我們不能在某個畫面大喊暫停,只能一直繼續往前。路加福音敘述了耶穌顯聖容的故事。整體而言,「高山」在聖經中通常是神聖的地方,天主特別容易臨在的地方。在山上,伯多祿、若望和雅各伯親眼見到耶穌容貌的轉變。突然間,舊約時代的兩大巨擘 ─梅瑟和厄里亞,代表猶太文化的律法和先知─ 出現在耶穌身旁。對伯多祿、若望和雅各伯而言,這樣的經歷當然很棒,但是還有另一個世界、另一個現實正在等着他們的老師和他們三人去面對。在那個「聲音」說話之後,他們發現只剩下耶穌獨自一人,那位他們所認識的「平凡」的耶穌。他們沒有告訴任何人。他們不發一語,因為有關耶穌的身分和道路,還有太多需要學習與了解。他們所需的是信德的恩寵,以便能夠全然地信賴耶穌和天主。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言啟航】要在主內屹立不移!

文:梁展熙 丙年四旬期第二主日 在每個禮儀年,從四旬期到復活主日,我們都一年一度地跟隨耶穌從加里肋亞逐步走向耶路撒冷,逐步走上加爾額略山。因此,從結構上看,《路》是最能夠與禮儀年的進路相呼應的,因此作為《路—宗》合集的第一部,整部《路》的寫作結構都是面向耶路撒冷的髑髏地。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本地 Local

專訪斐洛尼樞機「若沒有公義,社會就會崩潰」

教廷萬民福音部部長斐洛尼樞機上主日難得到訪澳門兩天,本報聯同澳門教區社會傳播中心,有幸與樞機進行簡短面談。此文為訪問撮要,足本訪問下瀏覽本報網頁,影視版訪問則瀏覽天主教澳門教區網頁,或到「澳門國際天主教廣播影視協會Signis Macau」YouTube 頻道收看。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本地 Local

教廷萬民福音部部長訪澳 斐洛尼樞機:傳教使命始於聖洗聖事

(本報訊)教廷萬民福音部部長斐洛尼樞機(Fernando Filoni)上週五(1日)到台灣嘉義代表教宗方濟各主持聖體大會。上主日(3日)抵飛澳門,訪問及了解澳門教區的情況與發展。天主教澳門教區首牧李斌生主教、副主教鍾志堅神父及總務長劉炎新神父等人到機場迎接。

國際 World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當選80週年 庇護十二世:促進和平、向新時代開放的教宗

(梵蒂岡新聞網訊)歐金尼奧.帕切利(Eugenio Pacelli)樞機於1939年3月2日當選教宗,取名號庇護十二世,成為第259位伯多祿繼承人,如今這已是80年前的事。這位教宗在領導教會的18年當中為促進和平作出重大貢獻,並且也頒布了教會極重要的信理文獻,這項貢獻得到梵二會議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