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祖賢神父譯:吳志濠 教會和國家有各自的權限範圍,彼此享有自治權。與國家的自治權相關的教會法稱為「俗世思想」(secularity)。 「俗世思想」避免兩個極端情況:(1)國家強行道德理論於人民。另一方面,(2)拒絕道德和靈性上的價值(世俗主義)。
Author: admin
【聖言啟航】 如我亦免負我債者
文:梁展熙 甲年常年期第廿四主日 《德訓篇》外文有兩個名稱,一是「Book of Sirach」,即「息辣書」,因為本書的作者就是「息辣之子耶穌」(51:1);另一名稱是「Book of Ecclesiasticus」,即「教會之書」。教父時代,其他的「次經」(厄斯德拉上、下;多俾亞傳;友弟德傳;瑪加伯上、下;智慧篇;巴路克等)也被視為「Ecclesiastical」(=教會的)。在分類上,《德》屬於舊約聖經中「智慧文學」之一。作者是在巴勒斯坦正被希臘文化同化的時期居住在耶路撒冷的一位智者。他寫作的目的,是為防止猶太人浸淫於希臘哲學的新潮流之中。就好像《箴言》一樣,《德》是由先賢傳統智慧的諺語所輯錄成書的。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與生物倫理學(3)呼吸機與病人的篩選
文:Fausto Gomez OP譯:何紹玲 生物倫理學是有關人類生命的倫理學——從開始到結束。以規範科學而言,生物倫理學關注一切涉及生命、健康、疾病和死亡的倫理問題,令我們領略到生命科學的道德層面。
走出去,尋找疏遠的人
耶穌說:『我來,是為叫他們獲得生命,且獲得更豐富的生命』(若十,10),生命是天主賜給我們無價的禮物,生命永遠都是美善的。但是,我們必須承認,人類生命正遭受極具破壞力的死亡文化所迫害。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1],全球每40秒就有一個人死於自殺,自殺死亡人數比戰爭和兇殺的總數還要多,自殺未遂的人數更是自殺死亡人數的許多倍,在世界預防自殺日(9月10日)前夕,我呼籲所有教友與我共同關注自殺問題。
教區主教公署秘書長辦公處通告
CN/23/026/2020 教區主教公署秘書長辦公處通告任 免 令 茲奉李斌生主教諭,公布任免令如下,本年九月一日起生效: 劉炎新神父免任聖庇護十世音樂學院院長之職並改任該學院校監; 委任沈穎瑤女士接任上述聖庇護十世音樂學院院長一職。 特此公告 秘書長 劉偉傑司鐸 二零二零年八月二十八日
颱風信號或黑色暴雨警告生效期間之牧民指引
(2020年9月1日起生效) 1. 當八號(或以上)颱風信號經已懸掛或黑色暴雨警告經已發出,信友應如一般市民,接受忠告,留在戶內,避免戶外活動,以策安全。 2. 在上述信號或警告生效期間,離家前往聖堂會有危險。故此,在這些情況下,信友毋須參與主日彌撒,但為本身的神益,他們仍須履行另一些善工,例如在家中閱讀聖經(主日彌撒選用的讀經較佳)或念玫瑰經。 3. 在上述第1. 項提及的情況下,不論是主日或平日,聖堂不開放。 4. 如信友罔顧上述第1. 及第2. 項指引而導致意外或損傷,教區當局及有關的司鐸將不負起任何責任。 5. 如八號(或以上)颱風信號或黑色暴雨警告,於主日或平日常規彌撒前兩小時除下,彌撒應如常舉行。 6. 該等信號或警告除下後,司鐸可按牧民情況,加開主日彌撒,以便教友參與。 7. 上述指引適用於婚禮及殯葬儀式。
教區主教公署秘書長辦公處通告
CN/24/027/2020 教區主教公署秘書長辦公處通告任 免 令 茲奉李斌生主教諭,公布任免令如下,本年九月一日起生效: 陳既詒先生免任聖若瑟教區中學(第一、二、三、四校)校監; 李斌生主教出任聖若瑟教區中學(第一、二、三、四校)校監之職。 特此公告 秘書長 劉偉傑司鐸二零二零年八月二十八日
與青年在信仰路上同行 望德輔祭舉辦夏令營
望德聖母堂聖類斯輔祭會於8月19至21日於路環依撒伯爾靜修院舉辦三日兩夜輔祭會夏令營,希望讓青年人透過活動增進情誼,在信仰路上互相陪伴。
教育委員會舉辦新入職教師迎新會
教區天主教教育委員會於8月22日上午為天主教澳門教區直屬學校舉辦「新入職教師迎新會」,是次迎新會假主教公署一樓演講廳舉行,迎來了多名即將於2020–2021學年加入並服務於聖若瑟教區中學、聖若瑟教區中學第五校、聖若瑟教區中學第六校、聖保祿學校、聖德蘭學校、聖瑪大肋納學校及聖善學校七所教區直屬學校的教師。迎新會更邀得聖若瑟教區中學第五校校監、羅馬宗座聖安瑟莫禮儀學院禮儀學博士陳繼容教授以及教區天主教教育委員會辦事處陳庭鋒主任兩位擔任主題演講嘉賓,向一眾新入職教師分別介紹「天主教的辦學理念與核心價值」與「天主教澳門教區的教育發展與概況」兩個主題,加深他們對天主教學校使命及教區教育體系的認識。連同各校包括校長及主任等嘉賓,迎新會共有超過八十人出席。
聖母蒙召升天節 花地瑪聖母堂區小聖堂奉獻禮
(本報訊)花地瑪聖母堂區已於2020年8月15日(聖母蒙召升天節)上午十時半,舉行花地瑪聖母堂區小聖堂奉獻禮,敦請李斌生主教主禮,並由該堂主任何知行神父、胡侶圓神父、鄧思恩神父共祭;參禮的教友眾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