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甘天霖神父 Jijo Kandamkulathy, CMF 聖母聖心愛子會
翻譯 :吳志濠
他已經不知多久停止計算年數了。起初,他還在數著──一年、兩年、五年、十年。但過了一段時間,數字逐漸模糊,他反而更聚焦在四肢的酸痛與床子周圍積聚的塵埃上。「三十八個年頭已經過去了。」他這樣告訴陌生人。三十八年的等待、觀望和期盼,以及被眾人的忽略。
他沒有大聲地告訴他人,而是在自己的腦海中告訴自己,苦澀和渴望不自不覺已經成為了他的「家人」,經常陪伴左右。「他們前來時穿著擦亮的鞋子、乾淨的長袍,眼睛如鷹一樣掃視著水面。當池水被時攪動,他們立即跳躍起來,互相推撞。」這種場景實在見過太多次了。池水表面震動,然後群眾突然湧上前來,每個人都渴望成為第一名,卻從來沒有人會轉過身來說:「弟兄,讓我來幫助您吧。」也從來沒有人會伸手扶起他來。他們相信奇蹟,但他們更相信奇蹟只是發生在他們自己身上。
他憶起一個男人──年輕的、強壯的,跛行但幾乎看不出來。這個男人只抵埗一週,卻已經置身在池邊附近。一天清晨,池水被攪動,這位年青男性用力地向前撲去,撞開了一名年長婦女,更差點踩到一名孩童。他成功了!他被治愈了。離開時,他轉身回望──沒有帶著愧疚,而是一副勝利的姿態。躺在床上的男人捕捉了他的目光,對他說:「您看見我的!您知道我無法移動的!您為甚麼不伸手相助我?」那年青人聳聳其膊頭說:「我也需要治愈呢!」事情就此結束。
這不只是身體上的痛楚,還有視而不見之痛。群眾踐踏他,繞過他,卻從不靠近他。他們前來貝特匝達是為了尋求天主的幫助,但他們卻將他們的人性在門前表露無遺。他漸漸明白,這池不僅是一個治療的地方──它更是一面鏡子。它展現出人的真正面孔。他們大多數都是絕望、自我為中心、對他人的痛苦視而不見。
他當然有祈求過。他不僅祈求治愈,更祈求有人──任何人──注意到他。「主,賜給我一個幫手吧。一個便足矣。」但沉默的歲月比年歲更漫長。漸漸地,他改變了他的祈求,不再祈求治愈一事,而是轉而祈求能明瞭周邊發生的一切。「為何他們視而不見?當他們踐踏弱者以求得祢的憐憫時,為何他們覺得祢對他們的虔敬感到喜悅呢?」
有一天,太陽升起,柱廊的陰影在石頭上延伸開來,一個男人走了過來。他不慌不忙,也沒有掃視水面。他直視他。「你願意痊癒嗎?」。這問題讓他大為驚訝。不是因為覺得這問題很奇怪,而是因為他語調懇切真誠。沒有人曾這樣問過他。他們認為他只是其中一個等待奇蹟的人。但這個人見到了他──不僅是看到他的狀態,更是看到他的靈魂。
他猶疑起來。「主,我沒有人在水動的時候,把我放到水池中;我正到的時候,別人在我以前已經下去了。」這不只是抱怨而已,是一道呼喊聲!道出了三十八年來被人遺忘的苦澀。
那個人沒有主動扶他到水池,也沒有承諾陪伴他一起等待。他只是輕描淡寫地說:「起來,拿起你的床,行走罷!」於是,有些東西變得不一樣──不只是他的雙腿,還有他的靈魂深處。他感到被人注視,感覺像被賦予了力量,被深愛著。
他站起身來,把床夾在手臂腋下,他舉目仰望四周。水泳依舊在那裡。群眾依然熙來攘往,但他已經不在他們爭鬥的行列了。他不是被水治癒,而是被一句話。他也不是透過勝出競賽而獲得治癒,而是因為受到憐憫。
這事以後,他跟隨這個人──耶穌,他們說這是祂的名字。他並不明瞭所有事情,也不知這條路將通往何方。他只知道這事:那治愈他的天主,對這場爭奪祝福的混戰毫不動容。他被慈悲所感動。這位數十年以來被人忽略的男人現在找到了重新站起來前行的理由。他不只是因為被治愈了,更是因為他醒悟了。
從此,他不再對受苦的靈魂視而不見,因為他深深地經歷過被人忽略的感覺,而且也體會過被人尋回的美妙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