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Local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以巴衝突】(3) 去除己見或是排除異己

文:Joshua Un

每一個人是獨特的。因為獨特,所以人有「自己」和「他人」之分。筆者希望以解釋人這一獨特性,給以巴衝突這個系列一個總結:認識猶太人和亞拉伯人不是來自我們的腦袋。

何謂「認識」來自我們的腦袋中呢?比方說,「太陽下山」這一判斷是透過人的感官判斷得出的。但你可以質疑,雖然我看到遠處的太陽確實在下降,可是太陽真的下了山嗎?科學知識告訴我們,太陽根本沒有移動,只是地球在動。所以我們的視覺原來是不可靠的,感官經驗是可以被懷疑的。按這道理來說,夢可能更不可靠。但是如果我在夢裡運算,1+1=2,這個數學運算的結果可靠嗎?會不會有一個魔鬼在暗中影響我的判斷呢?這一連串的懷疑就是著名的,「我思故我在」的推論過程。懷疑的極端居然有一個不能懷疑的東西,那就是一個在懷疑的我。「我」的存在就此誕生且它是最實在的,是無可懷疑的所有知識的基礎。當這個我出現了,我對自己和他人的態度將是怎樣呢?

對象的真實性原來到最後是從我自己理性思辨出來的結果。他人是甚麼,最後也可能只取決於我的理性。簡單說,你是誰不重要,我想你是誰才是重點,因為一個在思考的我才是所有知識的基礎。那我又是誰呢?別人可以判斷我是誰嗎?看來不可以,因為只有從我出發,才能找到知識,因為它是所有的基礎,而「我是誰」是一個知識。矛盾的地方是,你又怎能判斷別人呢?因為對方也有一個獨特的自己。所以,雖然笛卡兒找到了主體—即是我作為判斷事物的重要,但最後令人失去了「自己」和「他人」的分別。人開始將己見擴大,己見以外的都要被懷疑,都是不可靠的。因為只有「自己」沒有「他人」,人的身份變了一個不討論的話題。

人繼續為了找到自己的身份,找到了另一個出路:民族。我是猶太人,你是亞拉伯人。人看似找到了自己的獨特性,似乎找到了「自己」和「他人」的分別。如果你讀到這裡,能明白上述所有推論的話,那麽,在以巴衝突中,最核心問題就出現了。那就是,大部分猶太人認識的亞拉伯人是從腦袋歸納而來的,相反也是。歸納的材料來自報章、媒體、學校的教育和極端宗教的意識型態等等。這些材料放入了人的腦中,透過人的思辨,得出了一個對他人的判斷。他人實際存在的經驗根本沒有考慮,因為是不可靠的。「他人」是甚麼最後只能落在「我」的理解,落在我的腦袋中。無論你作甚麼事,只要我是猶太民族或亞拉伯民族,我就必須與你對立。假若接受他人就猶如背棄自己的民族,讚賞他人的民族就如不愛自己民族。這一切的行為就是一個不斷排除異己的行為。

筆者很喜歡拿一枚鏡子放在小貓面前,試看牠會不會認出鏡中的是自己。牠不能,但人可以。天主給予了我們五官,讓我們認識世界,發現世界的美;認識自己,發現自己的美。人卻被自己的美迷倒,忘記了天主還創造了其他人和事物。我無法否認我的存在,但不代表我不能放下我對他人的見解。我的見解固然重要,但別人的存在是一個事實,我只可以努力去接受,因為我不能忘記,他人亦是天主創造的這個事實。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