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聖鮑思高慈幼協進會於十月二十二至二十三日舉辦香港天半慈悲年朝聖。當天下午14:15於澳門港澳碼頭集合,乘船往九龍,乘車到鄧鏡波學校聖母進教之佑堂敬禮聖鮑思高神父的聖鐲,隨後可自由選擇朝拜聖體或往李嘉堂購買聖物。晚上7時集合乘車前往晚膳,餐後步行返回慈幼會修院入住聖母樓。翌日早上7時集合乘車往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參與8時的主日彌撒。隨後乘車、船入鹽田梓參與半天慈悲年朝聖活動。晚上九時乘船返回澳門。費用港幣1000圓正,截止報名日期十月十日(名額有限)。詳細行程報名表可向各中心幹事或慈幼中學詢問處索取。
		                             
                         
                                                
                            
                            
                                            
                                            
                                
                                文:林文森神父 耶穌會士 路加 20: 27-38 今天的福音要從前後的段落一起解讀。撒杜塞人基本上是猶太民族中的一個支派。他們之中不乏祭司與社會高層人士。在政治方面,他們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力和財富,更是早已準備好與羅馬人妥協合作。撒杜塞人是一個只承認舊約梅瑟五書的民族。他們不接受任何與聖經前五卷相違背的律法詮釋。他們拒絕相信天使的存在,更不相信肉身的復活。基於這樣的理由,他們對耶穌提出一個問題:根據傳統,如果一個人的哥哥死了,留下妻子而沒有子孫,他的弟弟就應娶他的妻子,為哥哥立嗣。撒杜塞人挑戰耶穌,提出了一個極端的假設:有七個兄弟都沒有留下子孫就死了,因此兄弟七人先後都娶了同一個妻子。撒杜塞人知道耶穌相信死人的復活,所以質問耶穌說:復活之後,這名婦人會是那一位兄弟的妻子呢?撒杜塞人因為不相信復活,所以遵守這樣的律法不會有問題。但是因為耶穌和其他猶太民族都相信死後的復活,因此撒杜塞人想知道耶穌會如何化解這個假設性的問題。
		                             
                         
                                                
                            
                            
                                            
                                            
                                
                                (本報訊) 愛倫青年中心義工們,蒙教青局及恩人贊助,於9月18日假台山花地瑪聖母堂禮堂,舉行南亞裔中秋風情親善日活動。   是日天氣,和風吹拂,義工們懷著一顆顆赤熱的心,準備將我國人友愛睦鄰的情誼,為菲律賓、越南、印尼等南亞裔民族送上一份「毋分種族」的中秋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