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本地 Local

從絕望中看到希望 從死亡中尋獲永生 《聖經.名畫賞析》第三次活動

(本報訊)由《澳門觀察報》主辦,聖若瑟勞工主保堂協辦的《聖經名畫賞析》第三次系列活動,於11月11日(本主日)下午三時,繼續在聖若瑟勞工主保堂禮堂舉行,活動無需報名,現場登記即可。因應11月是煉靈月,今次《聖經名畫賞析》的主題是「基督被釘」。在這次活動中,將會介紹給參加者的名畫有兩幅,分別由法國畫家高更和西班牙畫家畢加索所繪畫。

高更(1848-1903)是法國後印象派畫家、陶藝家、雕塑家及版畫家,與塞尚、梵高並稱為法國後印象主義的三大畫家。高更經歷了人生的高低起落,到了晚年放棄了大城市的舒適生活,去到當時還是原始部落的大溪地,與土著一起生活,尋找他心靈中的天主。「黃色基督」的畫作,或許是他在回歸簡樸時困頓中的領悟。

另一位被介紹的作家畢加索(1881-1973),是當代西方最有創造性和影響最深遠的藝術家之一,立體畫派創始人。他的創作風格不停改變,特別是他的立體主義,恍惚充滿神奇的魔力,不同的人在他的作品中會看到不同的東西,有著不同的感覺。如何探究畢加索這幅「基督被釘」的內涵,實在需要一些啟發。

這次「聖經名畫賞析」活動,邀請了鄧驍先生來解讀這兩幅高更和畢加索的畫作。鄧驍先生在紐西蘭奧克蘭市長大,畢業於紐西蘭奧克蘭科技大學視覺藝術系,澳門大學教育學院課程與教學碩士,現職中學美術科教師。至於福音中「耶穌受難史」所帶來的訊息,則由李蔭漩先生負責和參加者分享。李蔭漩先生是澳門人,在職期間往港進修並於香港天主教聖經學院畢業,現職教師。他將透過四部福音(瑪竇、馬爾谷、路加、若望)有關耶穌被釘的敍述,比對當中的內容,帶出四部福音的寫作特色及神學思想。

主辦單位為了今次賞析活動,特別委託早前往聖地朝聖的教友,在當地購買一些手作的十字架回澳,並由隨團神師祝聖。此舉既是給今次活動的參加者一點留念,也算是對生活在聖地動盪不安環境中的兄弟姊妹一點支持。

在絕望中看到希望,在死亡中尋獲永生。11月11日下午的聚會,期待著彼此的共同參與。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