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柴浩東神父
耶穌聖心司鐸會
丙年將臨期第二主日
將臨期第二主日的福音,是一個皈依的邀請。如果我們要在聖誕節紀念天主降生成人的奧跡,並為基督的徹底降臨作好準備,皈依是不可或缺的必要因素。我們必需在將臨期裡明暸「天主降生成人」與「皈依」的現實,兩者不可分割的。我們不厭倦地重複說:我們要好好地慶祝耶穌基督的誕生,便需要徹底地為迎接祂的降臨作準備。根據聖若翰洗者的說法,這需要深刻的「皈依」(希臘文:metanoia),也是一個態度的轉變。
將臨期的特點,就是對永恆福樂充滿希望,這份福樂是天主帶來。我承認,望德是最難講解的一個題目。在反思這個超德(超性的德行)時,似乎會有一種危機感。我們可以花幾個小時談論愛德,一般人都會被愛德所感動。當談論信德時,也很容易被接受,特別是在遇到困難時。然而,望德似乎是最複雜的,甚至有時在教會的反思中被遺忘。
聖多瑪斯.亞奎納在《神學大全》第二冊中解釋,望德之所以難以傳遞,是因為許多人將救恩想像成一件非常困難的事,即使付出最大的努力,他們也認為自己無法獲得救恩。為了克服這種悲觀的想法,聖女大德蘭教導我們,必需意識到天主的愛,去克服這種不能被救贖的畏懼,因為天主希望我們與祂一起,並在這條救恩路上幫助我們。今天,問題似乎剛好相反。對許多教友來說,望德這課題已變得無關重要,因為許多人甚至不再思考永生;然而,為那些仍然深信並時常思考永生的人當中,說天主是愛(確實是真的),因此會拯救所有人,沒有一個人會被定罪。在這種情況下,問題便來了:如果永生不復存在,為何還需要皈依?如果永生存在,每一個人都會獲得救嗎?
在談論皈依前,我們必須重申天主教信仰中,有關永生的真理,以及如何透過我們的信德與作為來獲得永生。天主是仁慈的,祂尊重祂子女的自由,也尊重那些不想獲救的人的自由意志。對於那些不願獲救的人,在今天的福音中,聖若翰洗者清楚表明皈依的必要性。天主似乎經常像個「搗亂者」,說所有帶給我們快樂的一切都是罪。事實上,我們想像中的快樂,都是在大腦和身體中所帶來愉快感覺的東西。這就是為何一位神父告訴一個人要度聖潔的生活,捨棄惡習和罪惡的生活時,很多人會想:神父沒有為我的快樂而著想,他要我過痛苦的生活。這種錯誤的觀念讓許多人陷入空虛、挫敗、失去生命的意義,也成功讓精神科診室大排長龍。儘管許多人不願意去相信,或是沒有真正的概念,去承認我們都是為更卓越事物而生、去明暸只有當我們與創造我們的那一位(即天主自己)聯繫起來,我們才會真正的快樂。換句話說,我們的靈魂對永恆有一種內在的渴望;所以,如果我們不讓靈魂尋求這種與天主的聯繫,我們就是在違背自己的本質,所有的快樂都只是會是表面的、脆弱的、虛幻的。
如果我們要與深處的存有(也是天主所創造)聯繫起來,皈依是最基本的要求。聖額我略.尼撒甚至說,天主最渴望的,就是我們要成聖。我們必需成為神聖的人,不是依着本質(只有天主才能按本質而神聖),而是透過我們的參與。這是人類生命的目標,也會帶來真正的福樂。在這個皈依的過程中,為了能真正地慶祝聖誕節,讓我們試着捨棄那些引導我們遠離天主的道路,全心全意地皈依天主。只有當我們創造與天主相遇的獨特時刻、在靜默中與天主相遇,就像聖若翰洗者在荒野所做的一樣,同時也透過聖體聖事、告解聖事,以及在人際關係中活出基督徒的愛,才有可能實現。當我們學會在弟兄姊妹身上看到基督時,我們的行為、言語和目光,都會讓天主的愛滿溢,然後便會看到天主的光在我們各自身上臨現,這股光芒具穿透的能力,有時更能在身邊的弟兄姊妹身上反映出來,使我們成為天主所期望的教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