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孔維仁神父
耶穌聖心金邦尼傳教會
乙年復活期第六主日
「這是我的命令:你們該彼此相愛,如同我愛了你們一樣。人若為自己的朋友捨掉性命,再沒有比這更大的愛情了。你們如果實行我所命令你們的,你們就是我的朋友。我不再稱你們為僕人,因為僕人不知道他主人所做的事。我稱你們為朋友,因為凡由我父聽來的一切,我都顯示給你們了。」(若15:12-15)
我經常會盡量保持獨立,避免打擾其他人。但是,當我的焦慮達到危險程度時,我便知道自己需要一些幫助。數天前,就是這樣的一個狀況。令我驚訝的是,有一個人安慰了我:「明天我會照顧你。」當下那一刻,我便知道自己有了一個好朋友。不用多說,那天我是懷着溫暖和感激的心情睡覺。
本主日的福音(若15:9-17)帶我們到最後晚餐的一幕。耶穌給予門徒的最後一番說話,親切而又動情,想讓他們明白自己對門徒們的感情是多麼深厚和豐富。當時,門徒們還不能完全理解耶穌所經歷的一切。伯多祿嘗試照顧耶穌(「主,我已經準備同你一起下獄,同去受死。」路22:33)這與其說是對耶穌奉獻自己生命的回應,倒不如是在「吹嘘」自己。
若望則似乎更關心耶穌的內心感受。在他對耶穌道別的描述中,有兩個字詞非常突出:動詞「愛」(agapao)和名詞「朋友」(philōn)。「Agape」(拉丁文譯作「caritas」)是愛的最高形式,是不分環境與情況,將自己無私地完全奉獻給他人。「Philia」通常被翻譯為友誼,是平等者之間深層次的靈魂聯繫,基於互惠、信任、共同的價值觀和陪伴。
為了避免誤解,我們必須強調,在《若望福音》中,「agape」(無條件的愛)和「philia」(友誼)這兩個詞經常作為同義詞交替使用。當使用「友誼」這個詞時,它絕不代表一種「次要的愛」。例如,在《若望福音》第5章20節中,耶穌用動詞「phileo」來描述天父對自己的愛,而在《若望福音》第16章26節中,他用同一個詞來描述天父對門徒的愛。
然而,「agape」這個詞更常用於描述三位一體天主位格之間的愛。它還描述了天主對我們無限的、無條件的愛,以及我們在天國中將經歷的完全共融。在最後晚餐中,耶穌指出這種愛是門徒們關係生活的標準和目標。這個標準被設置得很高,高得難以置信,而我們自己也覺得無法達到這個標準。
友誼更接近我們「人」的能力範圍,也不是那麼令人生畏。然而,「友誼」的深度和要求絕不比「愛」遜色:「人若為自己的朋友捨掉性命,沒有比這更大的愛情了⋯⋯你們就是我的朋友。」(第13節)友誼的魅力在於建立在自由的基礎上,而不是像奴僕般,建立在強迫或必要的基礎上。友誼的基礎是互惠,而不是等級。
耶穌所預視的教會,並不是由無動於衷的管理者、無所畏懼的士兵,或高效率的僕人來塑造的,而是由祂的朋友和同伴來塑造。這些人儘管脆弱,偶爾會有不一致的地方,也會經常失敗,但他們仍然能夠委身於信任的旅程,首先是與耶穌的信任,然後是彼此的信任。最後,為防止基督徒成為只關注自我的群體,教宗方濟各不斷強調,要建立一種「不摒棄任何人的人際友誼,以及擁抱所有人的兄弟情誼。」(《眾位弟兄》通諭,94)
說起容易,做起來難。我們每個人都經歷過不相愛的關係,即使是在我們的堂區、團體及其修會中。我們並不是經常總不是自然的朋友。耶穌的誡命「彼此相愛,如同我愛了你們一樣」似乎是一個烏托邦式的理想,而不是我們基督徒生活的標準。我們時不時會得到恩寵,被理解、支持與忠實的兄弟姊妹所包圍着,但這似乎只是例外,而不是常規。我們根本無法選擇加入我們修會、團體或信仰組織的人。
然而,耶穌邀請我們在真理友誼中活出「agape質素」的愛,這個邀請仍然有效。在教會中,我們可能不會僅僅從人類的角度去「感覺」到自己是朋友,但我們個人和團體都能體驗到我們與基督之間深厚而又真誠的友誼,祂能賜予我們恩典和力量,讓我們透過具體的選擇和行動,在實踐中活出彼此相愛的關係,即使在沒有「感覺」的時候也是如此。這種愛能結出果實,而且是持久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