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四旬期】(3) – 抵抗罪惡

文:高凡濤神父(Fr Fausto Gomez, OP)
譯:何心豫

四旬期提供我們一個大好時機,去省察我們生命及靈魂中的光與暗(我們的罪)。

我們生活在一個世俗的、個人主義的、物質主義的世界。在這世界,因為人們否認天主的存在,也因此否認罪惡的存在。明顯地,很多人已經喪失了罪惡感,甚至連天主的存在也感受不到。愈來愈多人否認個人罪惡感:我們仍然生活在「非我一代」(not-me generation)之中。

然而,罪惡仍然存在於我們的世界及我們的個人生活當中。自歷史之初,罪惡、不和諧、分裂、仇恨、暴力便一直存在:我們的原祖父母不服從天主(參見創3:124);加音犯了謀殺(創4:1-18)。「你若做得好,豈不也可仰起頭來?你若做得不好,罪惡就伏在你門前,企圖對付你,但你應制服它。」加音並沒有控制它,甚至殺害了他的兄弟亞伯爾:「你弟弟亞伯爾在那裏?」加音回答天主說:「我不知道,難道我是看守我弟弟的人?」是的,你是。是的,我們都是彼此的兄弟姊妹!

我們的世界有罪。我們的心裏有罪。納匝肋人耶穌對想投石處死犯姦淫罪的婦人的群眾說過此番話:「你們中間誰沒有罪,先向她投石罷!」(若8:7)當然最後誰都沒有投石,皆因我們都是罪人。聖保祿補充說:「我就是其中的魁首。」(弟前1:15)聖西彼廉(St Cyprian)道:「因為事實上沒有人可以免罪,稅吏並沒有自認清白以為可以得到救贖。相反地,他承認了自己的罪,謙卑地祈禱。赦免謙卑人的那位,傾聽了他的祈禱。」

罪是道德上的邪惡,是壞的人類行為,是人類自我實現的失敗,是對事物的不當執著,並且隨之而來的是疏離天主。慣常的罪和惡,形同黑暗。聖奧斯定評論猶達斯晚上背叛耶穌時寫道:猶達斯背叛的心像黑夜,因為罪人心中總帶着黑夜。罪惡可以支配我們的生命,使我們像其奴隸一樣(羅3:9;7:14)。事實上,「凡是犯罪的,就是罪惡的奴隸。」(若8:34)罪惡是自由的惡用。聖奧斯定在他的《懺悔錄》中告訴我們,當他犯了罪時——當他作為一個年輕人過着放蕩的生活時——他有的是「逃奴的自由」。

犯罪便是抵抗天主(祁克果,S. Kierkegaard),是對愛的背叛,就如浪子的罪一樣。罪是對自由的濫用,破壞了我們與天主、與我們自己、與他人和自然間的關係(《論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13)。「罪本身,經由亞當和厄娃的罪,將自身偽裝成一個承諾,但它只不過是一種幻覺和謊言。」(A. Peteiro)

並非所有的罪都同樣嚴重。基督宗教傳統上提及小罪和大罪。耶穌對比拉多說:「把我交付給你的人,負罪更大。」(若19:11)罪的定義正式適用於大罪或嚴重的罪,這些罪切斷了我們與天主和彼此之間的充滿恩寵和愛的關係。大罪和嚴重的罪之間其沒有真正的區別:「生與死之間沒有中間的道路。」(若望保祿二世,《論和好與懺悔》勸諭,Reconciliatio et Poenitentia)

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提到了向天喊冤的罪過:「各種殺人罪、屠城滅種、墮胎、用藥物催人安死及惡意自殺等危害生命的惡行;損害肢體完整、虐待身體及心靈的酷刑、企圖迫害人心等侵犯人格完整的惡行;非人的生活條件、任意拘留及放逐、奴役、娼淫、婦女及幼童買賣等貶抑人格尊嚴的惡行;將工人只視作賺取利潤的工具,而不以擁有自由及責任感的人待承之侮辱人格的工作條件。」(《論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Gaudium et Spes,27;參看《天主教教理》1867)。

眾所周知的罪惡的區別,指的便是七罪宗。原來世界上的一切:肉身的貪慾,眼目的貪慾,以及人生的驕奢,都不是出於父,而是出於世界。(若前2:15)。肉體的情慾:貪饕和迷色。眼目的貪慾:貪婪或貪心。生活當中的驕傲:虛榮、靈性方面的懶惰、嫉妒忿怒驕傲是罪宗之王

我們的罪具有兩種層面——個人的和社會的,因為我們是有個人性和社會性的生物。所謂的社會罪包括:壓迫性的社會結構,助長自私的情況,例如逃稅,不受約束的消費主義。罪惡也邀請我們與其他人的罪合作,例如貪污和腐敗。事實上,我們所有的罪都會對我們的社羣和家庭產生負面影響:「在思想、言辭或行為中,不論多麼個人或隱秘,都沒有不對整個共同體造成傷害的罪。」(Bonhoeffer)。實際上,每一個罪都代表沒有去愛。伯納諾斯(Bernanos)在他的小說《鄉村神父日記》(Journal d’un curé de campagne)中這樣定義地獄:「地獄即是不再去愛。」

我們的罪的直接原因是我們自己本身,因為我們濫用自由。而這個自由本來是讓我們能去行善,而非作惡。其他人可能會與我們的罪合作,反之亦然。我們基督徒談論的邪惡便是魔鬼。我們每個人如果是自由的,並且有真正參與惡行的話,便會成為我們自身罪過的因。事實上,臃腫的自我是我們罪過的主要原因。就如聖多瑪斯.亞奎納認為,對自我的愛是所有罪惡的因(參見《神學大全》I-II, 77)。

罪帶來的影響是不和諧、擾亂、分裂、不幸福。罪使我們老化。罪確實是不良伙伴,它與我們在生活中所渴望的相反—我們渴望的幸福。幸福是由謙卑的祈禱、帶信德的希望與和平、快樂和富同情心的愛所組成的。

四旬期是拒絕罪惡,擁抱愛的大好時機。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