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本地 Local 號角專訪

專訪程明聰神父:驕傲的最佳良藥,便是去接受做不到的事情

在失明路上,看到天主的恩寵
專訪程明聰神父:驕傲的最佳良藥,便是去接受做不到的事情

許多教友都聽過「問問程神父」的節目,從而認識「公教網紅」程明聰神父。程明聰神父出生於香港,及後隨家人移民加拿大。程神父近日抵港,為不同團體舉行一連串的講座,又將於下週四(3月7日)特地來澳,在青洲聖若瑟教區中學六校禮堂舉行「瑪利亞學校:信仰培育活動」。本報有幸在他訪澳前進行訪談,披露自幼患上眼疾的他,是如何面對自己靈性上的皈依與轉化、如何回應聖召的各種挑戰,以及如何面對完全失明的過程,並釐清「福傳」與「培育」之間的關係。

我們知道您自幼患上眼疾,而大學時有一個很深的皈依,能與我們分享一點嗎?

我在香港出生,中一後全家移民至加拿大多倫多。小一驗眼時發現有青光眼,但因太年幼而不能立即進行手術。到小四情況不能再拖,需要進行手術。手術後受破壞的組織亦慢慢呈現,例如出現併發症,例如眼睛內出血、白內障、視網膜變質等。所以,手術並不代表痊癒,只是舒緩和減慢惡化的速度。在加拿大時,視力進一步減退,不能看見的位置越來越多,但閱讀一直都可以的,只是比較慢。

在大學期間,在靈性上有一個很深層的轉化。以前信天主只是一個行為上的相信,即:沒有很深刻的經歷過與天主的關係,許多都是道理的記憶,以及道德的遵守。例如,知道何謂「罪」,也知道犯罪後需要辦告解,但不覺得自己與天主有一段很實在的經歷。如此一來,在遇到困難時我只是靠自己,然後遙遠地求天主。

總之,在大學時發現,原來自己一直不需要選擇去聖堂。因為每到主日,都是跟隨家人一起到聖堂,當不與家人同住時,自己便不會主動去,亦併發了許多的問題,例如越來越自私和自我,也越沉迷自己想做的事情,容許自己的好奇心、慾念把自己拉倒,導致犯了大大小小的罪,堆積起來時便發現更不會想到聖堂。前後有一年半的時間沒有回到聖堂。

是甚麼原因讓你立即作出改變呢?

天主十分仁慈,祂用不同的方法迫使我,在很不可能的情況下,透過身邊的人提醒自己。這些一起奮鬥進入大學的同伴,大多是基督新教徒。在多方的推動與協助下,令自己不禁自問「有許多人關心我的,我為何要逃避、要靠自己呢?」並自此有一個很強大的恩寵,並對天主說:「在如此不可能的狀況下,透過非天主教徒提示我要回來祢的懷抱,只有祢才能做到如此不可思議的事情。我不再離開了!」我後來又發現,若自己作一個決定、與天主作一個承諾,便會成為一個恩寵。由那天開始,我沒有再逃避。即使遇到多大的困難,我也立志要在團體中找到天主的臨在。

這是一個甚麼團體,讓能體驗到天主的臨在?

那是天主教東岸華人團體的生活營,有百多人,十分震憾。震憾在於,當中有百多名與我一樣跌跌碰碰的青年,我們聚集在一起,看到聖神的工作,作出不可思議的東西。信仰上談不上成長,但至少有心投放出來,讓更多經歷到天主、轉化、寬恕、力量,這是十分感動的。那時起推動自己很想服務。

及後便有人問我,你會否想做神父。那時生活營的神師也鼓勵我們:「去吧!談戀愛前,特別是男孩子,應該去修院看看、體驗一下!」最後只有我做神父,但沒有問題的,至少我們踏出了一步,並坦然地對天主說:「我不是拒絕祢的!」我們每次做一個決定,將天主放在第一位,無論最終是否做了我們探索的東西,不要緊的,是我們把心投放在「想先找天主」的話,天主便會工作。祂對我們每一次的慷慨,都會比更加多的慷慨。

是甚麼驅使你最後向天主說「是」呢?

1995年9月初,我記得當時的反應,有一名修女問我有否考慮做神父。當下的回覆都是可以想像的標準答案,但她問完後我便無法忘記,並不停地思索聖召這個問題。神師便答道:「如此的話,那便慎重地和天主好好交談,並修直你的祈禱生活,至少有規律一點。」

我便這樣做,但我亦與天主談判,我對天主說:「主,我很想知道祢的旨意,但我很遲鈍,不肯定祢的話,所以祢要用祢的方法,令我不能不相信這是祢的旨意。」及後,至少一星期一次,都有人(認識或不認識的)和事情,不停地告訴我這一件事。其中一件是:某天參與平日彌撒後,看到一名長者快要跌倒,我立即上前攙扶,後來有一位男士上前對我說:「我們留意你很久了,我們一直為你的聖召祈禱!」原來他們是國際培聖會的成員,他說有一群人為我祈禱。回想這一切,是很恐怖的,到了一個地步我對天主說:「天主,夠了,我收到了!」自此便明確地知道,不只是我願意做神父,而是天主想我做神父。

但眼疾會是您回應聖召的一個阻礙嗎?

眼疾的問題,當時相對小一、小四時已經差了許多,需要用放大鏡或特製的眼鏡閱讀。對人的面容也看不清;所以我自己也自然會有疑問,日後輔導、關心別人等牧民工作也未能做到,甚至需要依靠別人。在祈禱中問天主,亦詢問神師後,又有人介紹一位失明的神父給我,他四處到不同的堂區給予避靜,他十分喜樂,並結出許多果實。後來又認識到一位修士,自母胎便失明,生活上有許多限制,但同樣活得十分喜樂。他們二人告訴我,眼疾在回應聖召的路上絕對不是一個問題和阻礙,而是一個機會,喜樂是我選擇的。

您後來為何選擇現時的修會呢?

其實我是首先登記教區的修院,但在多倫多修讀哲學期間,發現自己不適合獨立生活。教區神父其中一個十字架是需要有毅力去獨立地生活,看守堂區。我自知自己的限制,不只是眼疾上的,而是靈命上破碎地方需要有人同行,否則很容易走歪及封閉自己,也會很容易被自己的憂慮和憤怒沖昏。

從1993年重回教會懷抱,到回應聖召的轉化過程,天主一直寸步不離地教育我,要知道「天主愛的真理」,尤其是教會經歷許多自由主義,我曾經一度十分沮喪,所以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是我的英雄,讓我知道天主以一個愛的父親去教導我,正統的教理並不是束縛,而是一份大力的釋放,並要忠於聖經、真理、教會、傳統、愛的傳遞與福傳。所以在「愛教會」、「愛聖母」的大前題下;最後我看到介紹十字架同行者修會(Companions of the Cross)的書,我找到安全感,亦找到天主安排的地方。

這個「十字架同行者修會」的神恩是甚麼呢?

「十字架同行者修會」於1985年成立,神恩就是「新福傳」。眾所周知,真正推動新福傳是教宗若望保祿二世,但我們會祖Fr Bob Bedard早在七十年代便談及新福傳,不過被當時的嘲笑。

其實,許多人都不明白福傳的意義,認為「福傳」等同「教道理」。但教道理不是福傳,而是培育的其中一環。「教道理」的前題是,那個人已經相信、信任主基督,才能夠接受道理知識、接受培育。未與主有經歷,這並不是教育,只是強塞信仰知識到他的腦袋裡。他沒有經歷過愛,他所領受的只是知識,而非有果效的信仰。

福傳:榜樣,啟發,在行動中看到並愛上保護別人,因為他緊張珍貴的東西。福傳就是人與天主的關係、人與人的關係,去幫助對方帶到一個位置去知道天主真的愛他,並發現到自己也是一份祝福給別人。

但在很多人的概念中,我們要向非教友傳福音……

最需要福傳的人,其實是在聖堂裡的教友。現時許多教友都是有知識,但沒有經歷。知識並不是壞事,但當內心未開竅,知識可以是很大的破壞。因為知識很容易會變成「我」的事。要同時需要「福傳」與「培育」,因為你不能真正培育一名未福傳的人。

一個未被愛連結的人,是無法接受真正轉化的知識;那不是培育,只是知識的傳遞。真正的培育,是所傳遞的內容也同時改變對方,首要條件是對方要有一顆敞開的心。心要開,因為他已經被福傳。先福傳,後培育,然後再更福傳多點,再培育。

此外,兩者缺一不可,有關係而沒有知識的話,一切便會變得混亂。我們不能說:「我很愛天主,但沒有禮儀」,導致彌撒聖祭變得一塌糊塗。扶植一名有心火的人,比起扶植有知識的人懷有心火,來得更容易。心若在一個正確的位置,授予知識便能慢慢地改;相反地,若一名有知識的人但心卻不在正確的地方,會很難教的。歷史上許多異端者便是很好的例子。要謹記,我們最甜蜜的學識,是在我們的內心,而不是在我們的腦袋。

福傳在於「是否活出耶穌所教導的關愛」。人不能完整,除非與天主同行,並共融,食祂、飲祂,請祂進漸我們的內心,讓祂主宰。

網絡圖片

您有沒有因為自己的眼疾或其他不足而不開心,或埋怨天主嗎?

有不開心的,但沒有埋怨過天主;相反,這是一個恩賜來的。我相信,因為我在身邊的人身上體驗到愛,特別是從父母的榜樣當中。我記得小時候看專科醫生是十分辛苦的,要排幾小時。不過我後來發現,我只是排短短的兩小時,是因為父母比我更早到排隊拿籌;就是我父母一直以身作則,讓我看到天主的肖象。

我父親在行動上付出很多,因為他們,讓我看不清楚時也不感到傍徨,甚至認為完全失明也能接受的,全因經歷到身邊的人的愛和照顧。又因為父親的芳表,培育我信任的心很大。很多時,例如在眼疾上,天主一直在保護我,令我知道,一切都是沒有問題的,我知道天主容許、不是天主安排,與此同時天主是會照顧我。

到完全失明的那一刻,打擊大嗎?

多年來,眼睛越來越差,晉鐸後不能看書,這為我而言是很大的影響,因為我喜愛閱讀。領神品後四、五年情況急劇轉變,到現在基本上完全看不見,確實有一刻是「真的來到了!」一直都知道這一刻會來到,身體上會有不適應、有好像作嘔的感覺,亦曾經因為跌了東西不能檢起而失去耐性,但後來發現到:「『發懞掙』、發脾氣也沒有用,做不到就是做不到的。」神師亦對我說:「靈修中,就是莫過於接受你做不到的事情,便不用去做。這就是你『新的正常』。」我後來發現,這不只是我,每個人都需要去過的一關。驕傲的最佳良藥,便是去接受你自己是人,接受你做不到的事情。所以你應該開朗地、喜樂地、全神貫注地做你能做到的事,勿浪費你做不到的事。而我亦箇中發現,我能做到的還有很多。 

有沒有曾經想過放棄或退郤呢?

引誘一直存在的,任何一個經歷過天主的愛而做了一個「我要為天主做些事」的決定的人,便是對魔鬼、對撒旦有威脅性的。在未轉化前不覺得困難,但轉化後一切變得困難了,包括我自己在內。轉化後,覺得許多事情很不妥,覺得罪很困難、自己犯罪很骯髒、引誘大了許多、有許多跌倒的機會。

聖若望維雅納說:「若你沒有經歷引誘,那便該害怕了。只有一種人是不經歷引誘的,就是那些被魔鬼囚禁的人。」所以當我們經歷引誘、想放棄的時候,我們需要做幾件事:首先,感謝天主,因為我對魔鬼有威脅,並向天主祈求更多的力量,讓自己更忠信。第二,我們覺得不能夠,是因為天主容許魔鬼的引誘,是一份隱藏的禮物,而當中的禮物便是自己更清晰需要走向天主那裡。最後,我們應該以笑容面對一切的試探與挫折,我們能夠取笑魔鬼「你只有這些斤兩嗎?相比於天主,你只有這麼多而已。」一切的引誘,都不是問題,因為我們有天主。我們不應聽魔鬼的聲音,不該助長敵人的威風,而忘記我們有天主,我們應該時刻信靠祂。

回到有否想過離開這個問題,我是有選擇的。許多的失敗都不是來自天主,離開聖召絕對不是天主的意願,因為在一路回應聖召的途中,出現了許多的證據,都是天主在告訴我:「我在照顧你。」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