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遇聖言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心遇聖言】小行星,珍貴的魚,失落的靈魂:不斷尋覓的賞報

文:孔維仁神父
耶穌聖心金邦尼傳教會

乙年常年期第三主日,天主聖言主日

早前閱讀到一篇報道,稱澳門培道中學的天文小組近日發現了一顆位於火星與木星之間、主帶小行星,我對這消息感到十分興奮。雖然今次這個發現,是本澳學校首次作出類似的發現,而該天文學社亦稱為是「偶發事件」,但其背後卻包含大量的工作。天文小組成立十多年來,一直堅持研究小行星。在發現宇宙中那顆閃閃發亮的小石頭前,他們不得不接受、不擁抱一段長時間的「黑夜」。

這有點像釣魚。如果怕水,亦沒有耐心,那釣魚並不是你的事兒。你首先需要了解和接受大海,以及海洋所隱藏的一切危險,並且要有足夠的毅力,才能釣到非常珍貴的魚。

本主日的福音再次講述耶穌召第一批門徒的事蹟:「當耶穌沿著加里肋亞海行走時,看見西滿和西滿的兄弟安德肋,在海裡撒網;他們原是漁夫。耶穌向他們說:『來跟隨我!我要使你們成為漁人的漁夫。』他們便立刻丟下網,跟隨了耶穌。」(谷1:16-17)

耶穌的這一詞句,主要旨在讚嘆兩個門徒作為漁夫的技能,因為這項技能可以有效地用於建設天主的國。聖召從來不是憑空便會產生的:聖召植根於我們個人的歷史與經驗上。天主永遠不會拋棄我們的過去,因為歷史也是我們的一部分。相反,祂的召叫會先救贖和醫治我們的過去,最後才開啟一個新的未來。

有些人可能不喜歡耶穌口中「漁人的漁夫」這個比喻。常識告訴我們,捕魚就是將魚脫離海水,亦意味着要殺掉牠。而「釣人」這個形容,聽起來也很不尊重,為了個人的得益而去「釣」人,甚至是一種暴力的方式。

但《聖經》中的思想卻截然不同。以色列民一直害怕不可預測的海洋威力:人們相信海洋深處潛伏着怪物。人們很容易被海洋淹沒。在《創世紀》中,天主首先需要先推開大海,才能在陸地上造人而賜給他生命。因此,按照《聖經》的邏輯,要成為「漁人的漁夫」意味着將「人們」從死亡 (海水)帶進生命。

漁人在海面上工作,但他們的工作環境從來都不是完全安全的。風暴和海浪經常突襲漁船,甚至使它們沉沒。要成為「漁人的漁夫」,就意味着要有勇氣去面對(有時甚至需要沉浸於)《聖經》中海水所象徵的東西:死亡的領域和剝奪人類真正生命的黑暗。「釣」人,就是讓他們自由地呼吸天主的愛和恩典,就如在《創世紀》中,天主從混沌中創造了我們原祖父母之後,在他們内吹了一口生氣一樣。而聖召總是一種「重新創造」(re-creation)。

透過洗者若翰的洗禮,許多人到約旦河去潔淨自己,那裡的水象徵着人類的罪。耶穌的首個公開的舉動,就是將自己浸到約旦的河水中。有一天,這些罪惡的浪濤,最終將祂的生命淹沒,甚至在十字架上斷送自己的性命。然而,透過祂的「浸沉」水中,祂找到了並拯救了我們。

要成為「漁人的漁夫」,就是要仿效耶穌,並分享祂的生命。聖女小德蘭在生命最後數個月被病魔吞噬的時刻,經驗了這種「浸沉」人類絕望之水的過程。她明白到何謂失去天主,因而與當時越來越多自稱為無神論者的人們休戚與共。教宗方濟各強調,耶穌承擔了世人所有的黑暗與罪惡時,就在那一刻,聖女小德蘭「感到自己是無神論者的姊妹,並與他們同席而坐,正如耶穌與罪人坐在一起一樣。她為這些人祈禱,並不斷更新她自己的信德,去與主保持愛的交流:『我奔往我的耶穌,告訴祂願意為祂傾流最後一滴血,以宣認天國真實存在的信德。我還告訴祂,我很樂意不在人間享受天國,這樣祂便會為可憐的無神論者永遠敞開天國的大門。』」(《是信賴》宗座勸諭,26)

本主日的邀請,就是要我們深信,我們的熱情和信德能戰勝長期尋覓的挫折與疲勞,不論是尋覓小行星、珍貴的魚,還是失落的靈魂。願我們「漁人的人們」,即使在雷雨交加、吞噬我們內心的洪流黑夜中,也能繼續經驗基督安撫與憐憫的臨在。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