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遇聖言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心遇聖言】「來看看罷」:如友誼般的使徒關係

文:孔維仁神父
耶穌聖心金邦尼傳教會

乙年常年期第二主日

「辣彼!你住在哪裡?」耶穌答說:「你們來看看罷!」(若1:38)

利瑪竇對儒家有着濃厚的興趣,他認為儒家學說與基督宗教有着許多共同的價值觀。根據儒家學說,人際關係中的五倫,需要以「仁」來尊重和培養,以保持個人和社會的和諧。前四種是基於自然或社會的需求:君臣、父子、兄弟、夫婦之間的關係;但第五種的完全基於自由的關係:朋友。沒有人會被強迫建立友誼(朋友關係),這必須是雙方的自由選擇,是我們被對方的德所吸引。

利瑪竇第一部中文書籍為《交友論》(1595年出版),我覺得十分有趣。作為一名外籍人士,利瑪竇清楚地認識到,培養友誼對進入中國社會及被知識分子接受的重要性。但是,我懷疑他之所以選擇這主題作為傳教使命的起點,是因為他明白到基督宗教就如友誼一樣,需要絕對的自由去選擇。我們與天主的關係需要一個過程,在最初的吸引後,我們都需要「測試」是否值得去追求。正如利瑪竇所言:「交友之先宜察。交友之後宜信。」(14)利瑪竇認為,友誼不能只是表面的,它必須涉及向對方敞開我們內心最深處的部分:「可以與揭露發予心,始為知己之友也。」(24)這不單止應用於朋友之間的關係,與天主之間的關係也是如此。

「基督徒的開始,不是做一個倫理的決定、或者一個偉大的觀點,而是與一個事件的相遇,是與一位的相遇,這會使生命有一個新的起點,因而有一個決定性的指引。」(《天主是愛》通諭,1)已故教宗本篤十六世的這著名一句,完美地表達出利瑪竇透過自己生活和工作所暗示的內容:透過我們願意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與耶穌——也就是降生成人、親自與我們相遇的那一位——的關係中,我們的信德便能得以發展。這種意願不僅是出於道德上的責任,更多的是出於一種吸引力,一種對美善充斥着我們生活的感知。

本星期常年期第二主日的福音(若1:35-42),簡易明確地敍述首批門徒與耶穌的奇妙相遇,正如聖史生動地地記載,甚至連當時的時間也記得一清二楚:下午四時正。

當被問到「辣彼,你住在哪裡?」耶穌只回答說「你們來看看罷!」(39節)耶穌邀請他們與自己建立一份自由而堅定的關係,去體驗與祂的友誼是否符合他們心中對真、善、美和永恆的渴望。

天主將祂救贖工作的所有計劃,建立在我們的自由上:全憑我們的自由意志,去自由地選擇與祂建立圓滿、深刻的關係;我覺得這實在難以置信。這看起來是一個非常脆弱的策略:我們的關係往往十分膚淺,全基於一時的滿足,很容易破裂,亦很容易遭到背叛。然而,只有與基督建立活生生的關係,才能開啟我們存在的全部意義,讓我們的生命通往我們渴望的「永恆福樂」。在與耶穌一起只有短短數小時,安德肋便有了這種覺悟,並情不自禁地與弟弟西滿伯多祿一同分享這個經歷,後來西滿伯多祿也成為耶穌的朋友。

同樣,耶穌今天透過教會,也向我們每一個發出「來看看罷」這個邀請。就如若望、安德肋和伯多祿一樣,我們也被召叫去親自體驗基督對我們的愛的深度,並從中找到意義和目標。這不是與其他人的關係,也不是許多人所說的屬靈經驗。我們與基督的友誼,是一種「關係」,而這份「關係」能賦予我們人類生存的各個方面——甚至是最痛苦不堪的方面——中的意義和實際物質。

透過與利瑪竇之間的友誼,徐光啟成為首批接受洗禮的朝廷官員。鄧浩文及陳柏霖上月30日也在執事聖秩的禮儀中,承諾「留住」與基督的親密關係中,並透過成為執事,以耶穌的生活方式去服務。耶穌現在也向你們發出邀請:「你們來看看罷!」新年伊始,正是給祂一個自由而喜悅答覆的好時機。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