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教父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教父】(12) – 面對最初的異端

文:文祖賢神父
jmom.honlam.org
譯:姚子汶

我們在較早前的文章看到,初期教會的教父們,是如何致力向信徒論釋信仰,同時又面對來自猶太教會異教的兩種外部威脅。

但同時也出現了兩個內在的威脅,兩個截然相反的異端:諾斯底主義(Gnosticism)和蒙丹主義(Montanism)。兩個主義派別都獲得許多追隨者,而諾斯底主義在兩者中更為危險。

諾斯底主義提倡基督宗教與世界接軌,融入當時充滿神話與希臘哲學的文化,這讓啟示留有極小的空間。他們無視主耶穌在比拉多前的話:「我的國不屬於這世界。」(若18:36)因此,這主義對教會的屬靈本質構成了威脅。

另一方面,蒙丹主義則教導基督徒應逃離這個世界。蒙丹主義者深信,世界未日快將來臨,而基督徒必須遠離世俗的一切,以作準備。這也是與基督徒所信奉的大相徑庭:這個世界是好的(參閱創1),而人的任務就是要耕種、看守它(參閱創2:15)。我們蒙丹主義對教會的使命——潔化與聖化一切世界現實——是一個威脅。

事實上,諾斯底主義可以追溯到基督前的時代,是東方宗教和希臘哲學混合而來的理念,產生於亞歷山大大帝時期(公元前356至323年)。「諾斯底主義從東方宗教中,保存了神與世界、靈魂與肉身之間絕對二元對立的信仰,好與壞源自於兩種根本上不同的原則和物質,以及對救贖和不朽的渴望。諾斯底主義從希臘哲學中取得推測的因素。因此,從新柏拉圖主義(Neo-Platonism)中吸收了關於天主與世界之間中介的推測;從新畢達哥拉斯主義(Neo-Pythagoreanism)中吸收了一種自然主義的神秘主義;從新斯多噶主義(Neo-Stoicism)中吸收了對個人及其他倫理任務的認識。」(Quasten,I,第 254-255頁)我們在《宗徒大事錄》第八章第9-24節中,術士西滿(Simon Magus)就是諾斯底主義的最後代表。

當受過高等教育的基督教前諾斯底主義者皈依後,他們將自己的信仰帶進了基督宗教,並在諾斯底主義的觀點中加入了基督宗教的教義。

他們相信一位創造萬物的卓越的神,但也有一個輕低級的神——惡魔——塑造或堆砌(而非創造)了物質現實。惡魔是邪惡的,因此牠塑造的物質世界也是邪惡的。惡魔一詞(英語「Demiurge」,拉丁文「demiurgus」,源自希臘文「dēmiurgós」)原意是「工匠」或「藝術家」,但最終變成了「創造者」的意思。嚴格上說,該詞從來都不是「創造者」或「無中生有者」。

基督是至善卓越的神派遣而來,去將人類從惡魔的力量中拯救出來。透過對基督奧秘認知(希臘文「gnosis」即「知識」;「gnostikos」即「善於認識」),一個人得到了救贖,而這種知識只有少數人才能達到。要注意的一點是,他們教導人們透過知識獲得救贖,而非透過理智和意志對天主的服從)。

教會以兩種方式處理這些異端。

首先,教會當局將異端及其追隨者逐出教會,還會就這些錯誤向信友發出警告信函。

其次,神學作家透過指出異端的錯誤,並利用《聖經》和聖傳,來解釋教會的教義,並支持教會當局的行動。這些神家作家的著作,就是所謂的反異端文獻。遺憾的是,這些著作仍流傳至今已少之又少。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