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lexis Piraux神父(FSSP)
譯:何心豫
新的禮儀年已經開始。因為禮儀年除了「顯示耶穌基督,也顯示教會和教友靈魂中的奧蹟」。禮儀年的開始並非每一年的將臨期。禮儀年的真正開始,其實就是早在2000年前、耶穌誕生的那一刻。但正如我們期待和準備每個新生命的誕生一樣,將臨期也是我們期待和準備基督的時期。
將臨期:天主子的雙重降臨
「將臨期」的名字來自拉丁文adventus,意指「到來﹑來臨」。現在正是為基督的降臨做準備的時刻。祁朗赭神父(Dom Guéranger)寫道:「……耶穌基督降臨的奧蹟雖然十分簡單,卻具有三重性。簡單,因為是同一位天主子來臨;三重,是因為祂用了三種不同方式來臨了三次。」(《禮儀年》,卷1:將臨期,Tours, Mame)
天主子「經由肉身和軟弱」的身軀降世了一次(《聖伯爾納鐸》講道第5節)。在將臨期的時候,教會仿傚舊約義人的期待,並與他們的祈禱聯合起來,懇求天主派遣應許的默西亞。
天主子今天到來,是為了「帶着精神和力量」,在眾多靈魂之中降生。正如祁朗赭神父所說一樣:「在二十個世紀前,天主子來了拯救人類。但如果祂之後不再回來,為我們每個人,在每個時刻,帶來並活化這僅來自祂和祂的聖神的超然生命,那麼祂之前所做的一切都跟徒勞無異。」(《禮儀年》第11至12頁)將臨期提供了一段時間,讓我們準備接受與聖誕節相關的恩寵:基督的生命在靈魂中的誕生﹑重生或成長。正如聖保祿所說:「因為在我看來,生活原是基督」(斐1:21)
最後,正如《信經》所載,天主子「還要光榮地降來,審判生者死者。」基督的來臨,將引導我們的目光轉向基督「光榮和威嚴」的最後降臨。一方面,將臨期禮儀試圖激發靈魂感到有益的恐懼,因為所有靈魂將根據他們在世上的所作所為而受基督獎罰;另一方面,禮儀表達了教會的期盼—在地上的朝聖完結後,與她的配偶團聚,直到永遠。
在日常生活中退省
如何實踐將臨期的精神?這一時節的歷史和禮儀特點,可以帶給我們一些主意。過去,將臨期像是「聖誕前的四旬期」,是一段懺悔和禁慾的時間:禮儀顏色轉為紫色,主日彌撒中沒有光榮頌(沒有光榮頌的原因,是因為它原是天使在聖誕夜唱的歌曲。我們等到聖誕夜才唱),在平日彌撒沒有亞肋路亞,管風琴與樂器除了第三主日(又名「喜樂主日」)外都不應使用,以符合這時期的特色,尤其注意要避免提前盡情展現聖誕節的喜慶。這些都是歷史的見證。將臨期齋戒的歷史源遠流長,在不同時代都有不同的齋戒規定。目前教會在聖誕節前的幾個星期內,並沒有規定任何齋戒。但是,我們可以從《聖庇護十世教理》所提及的齋戒例子中,自由地汲取靈感和仿傚:將臨期的星期五和星期六曾是大小齋的日子,同樣地冬季齋期的星期三和聖誕節前夕也是需要守大小齋的日子。難道我們現代人及不上古人,連守齋這些小小的犧牲奉獻也做不到嗎?
將臨期像四旬期一樣,可以被視為「靈修退省」。在充滿了噪音和干擾的社會中,我們也可以戒除使用電視﹑智能電話﹑網路﹑音樂。例如,我們可以設定禁看「屏幕」的時間段。我們也可以禁止自己聆聽讓人精神一振的音樂。所有這一切都必須讓我們花更多時間禱告和閱讀靈修讀物,並找到沉默的時刻,因為沉默可以喚醒我們期待救主到來的渴望。
讓我們一齊為上主的來臨而慷慨地做好準備:當祂來到我們當中時,祂會依照我們的慷慨程度來填補我們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