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方濟各在今屆世青節曾表示,教會是為所有的人、為每一個人,意即「沒有人能被排除在外」。近日網上流傳一張相片,展現青年確實聽到教宗的呼籲,並以實際行動展現出來。為了讓一名坐在輪椅的參加者能夠看到教宗,旁邊的青年合力把他的輪椅舉高,讓他安坐在輪椅的同時,也能一睹世青節的震憾,頓時展現發自心底的喜樂笑容。
Related Articles
華語聖母軍參與百年花地瑪聖母像出遊
(本報訊)花地瑪聖母堂為慶祝花地瑪聖母顯現一百週年,於2017年10月13日(星期五)晚上7時,舉行特敬聖母彌撒。彌撒後恭奉花地瑪聖母聖像出遊。當晚主持彌撒有黎鴻昇榮休主教外,尚有花地瑪聖堂本堂何知行神父、副本堂胡侶圓神父及鄧思恩神父,與及多位神父共祭,參與彌撒的信眾非常擁擠,當中有30多位聖母軍團員身穿素色上衣,配上聖母軍紅色肩帶,列席於兩行座位上,各人充滿著虔敬心靈參與。
【基督的苦難】(2) – 基督的苦難與十字架
文:Fausto Gomez OP譯:梁皓衍 耶穌以祂的救贖工程為目的,畢生以善度日,以苦難和死亡為祂人性的生命作結。聖史路加曾記載耶穌在這條走往耶路撒冷的路上,向祂的門徒揭示了祂將受的十字架苦刑和死亡:「人子必須受許多苦,被長老、司祭長和經師們棄絕,並且要被殺;但第三天必要復活。」(路9:22)
【聖言啟航】真象 擘開的餅
文:梁展熙 甲年復活期第三主日 雖說禮儀在復活期的主日讀經中,為讀經一選取《宗徒大事錄》而非《舊約》是為讓信友一探初生教會在歷史中的發展,但在禮儀中的選讀時序卻並不是按歷史時序的。譬如,上主日我們讀到的是在伯多祿於聖神降臨,因吸引了大批來自羅馬帝國各地的猶太人加入初生教會之後,《路—宗》作者為這段時期的教會發展所作的總結(宗2:42-47)。在今個主日,禮儀卻為我們稍為『倒帶』,回到五旬節當天,去聽聽伯多祿所給的第一篇講道辭的節錄(14, 22-33節)。當然,《宗》所載的這段講道辭,一方面記錄了伯多祿為了針對他的聽眾(為了參與五旬節而從羅馬帝國各地到耶路撒冷朝聖的猶太人)而作的講道,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路—宗》作者如何因應他當時的讀者(外邦人基督徒以及支持基督信仰的人)所作出的選材焦點。內容要點與我們在復活主日當天聽到的伯多祿對科爾乃略的講道辭(宗10:34上,37-43)如出一轍:在耶穌在世的傳教事業上,天主一直臨在。根據天主在《聖經》【這裏專指《舊約》,畢竟當時《新約》尚未完成】所透露的計劃,耶穌被交付,受死刑,但在第三天獲祂舉揚,從死者中復活。現在,耶穌已坐在天主的右邊。伯多祿更在講道中指出,宗徒們不單是上述這一切事的見證人;而且,透過他們剛剛領受的聖神的德能【記着,當天就是五旬節,聖神降臨的那天】,他們有能力為之作證。為了加強他這番話的說服力,伯多祿更引用《聖詠第十六篇》,舉達味王的說話為例,作為另一位人證【古猶太人認為,一個說法要成立,最少要有兩個成年男子的證言方算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