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Fr Lawrence Lew, OP
文:高凡濤神父(Fr Fausto Gomez, OP)
聖保祿告訴我們:「假如基督沒有復活,那麼,我們的宣講便是空的,你們的信仰也是空的。」(格前15:14)基督已經復活,因此,我們的信德,就是我們生命的真正基礎;我們的望德(希望),期待着我們自身的復活;我們的愛德,引領我們到聖父的家——天國。
基督宗教的核心,就是對復活基督的信德:「 基督宗教信仰的興衰,取決於基督從死亡中復活見證的真理。」(教宗本篤十六世《納匝肋人耶穌》)
耶穌復活的意義
聖伯多祿宣認了宗徒們傳道時的核心內容,即耶穌的一生:主基督受苦、死亡、復活,並且一直活着!(《宗》10:34, 37-43)聖保祿所宣講的喜訊(《宗》13:32-33),當中包含一些標誌性的聖詠,而這首聖詠被初期基督徒團體普遍傳誦:「我當日把我所領受而又傳授給你們的,其中首要的是:基督照經上記載的,為我們的罪死了,被埋葬了,且照經上記載的,第三天復活了,並且顯現給刻法,以後顯現給那十二位。」(格前15:3-5;弟後2:8)
在祂的塵世生活中,耶穌使雅依洛的小女兒(谷5:34-43)、納因城的一名寡婦之子(路7:11-15)和拉匝祿(瑪利亞與瑪爾大的兄弟,若11:38-44)復活(resuscitation,復甦)。這三個人全部經歷死亡兩次:第一次死亡,但被耶穌復活了他們,及後也再面臨第二次的死亡,也是最後一次無法擺脫的死亡。
基督的復活是十分不同!耶穌回來了:不是過着塵世的生活,而是過着「超越時間和空間」的不朽與光榮的生活。教宗本篤十六世寫道:祂是完全不同的,不是復甦的屍身,而是在天主的力量內,重新而又永遠的活着……耶穌是「同一個身體的人,而他是新的人,並進入了一個不同的存在方式。」耶穌並「沒有簡單地回到正常的生活:耶穌不是『鬼魂』,與復活主基督的『相遇』,是與神秘的經歷並不一樣」,那是時刻性的問題。(教宗本篤十六世)
根據郭迪尼神父(Romano Guardini)所說,復活前和復活後的基督,主要有兩個主要的區別。第一:他不再來去匆匆,而是突然性和不安的「出現」與「消失」;不再有時間和空間的障礙。第二:福音書的作者強調,是「同一位納匝肋人耶穌:不是單純的精神或靈魂,而是活在他們中間的那位肉體的主」。門徒們看到祂的「傷痕」。船上的門徒錯誤地以為祂是個鬼魂,而那主心愛的門徒則正確地明言「是主」(參閱若21:1-14)。此外,郭迪尼神父又強調,「天主成為人,而且永遠都是人」:「坐在聖父右邊的永恆之主,就是納匝肋人耶穌,也是地上的人子耶穌。」(Romano Guardini《The Lord》)
感謝天主無償賜予的信德之恩,我們深信基督的復活。我們宣認「第三日,祂從死者中復活」(《信經》;參閱瑪17:22)。因為我們相信耶穌的復活,也相信我們自身的復活:基督是「死者中的首生者」(哥1:18-19);祂的復活是我們復活的保證(格前15:20-21)。事實上,「祂以自己的復活,復活了眾人的生命」(復活期頌謝詞二)。值得深思的一段話:「如果我們沒有在『內心』體驗到耶穌給予的平安和喜樂,便很難在『外在』找到復活的憑證。」(J. A. Pagola)我們的復活「包括透過天主愛的創造能力,來改變我們整個存有,即:靈魂和肉身。」(郭迪尼神父)
我們並沒有像門徒一樣,親眼目睹復活的主。我們感謝多默宗徒的質疑,從而促成了耶穌的一句:「那些沒有看見而相信的,才是有福的!」(若20:29)這句話是為我們而說的;對某些人來說,這一句就是真福第九端。
耶穌復活的見證人
從耶穌復活到升天之間的過渡時間並不長,正如四部福音與聖保祿均宣稱的一樣。「最重要的是,這是一個集合門徒的聚會,以證明耶穌並沒有留在墳墓裡,而是活着。他們的見證是必不可少的使命:他們必需向普世宣告,耶穌還活着,而且祂自己就是生命。」(教宗本篤十六世)
復活的主告訴門徒:「你們將充滿聖神的德能,要在耶路撒冷及全猶太和撒瑪黎雅,並直到地極,為我作證人。」(宗1:8)
為了加強我們對耶穌復活的信德,我們有最可信的見證人:宗徒們。復活的經歷對他們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在復活節前,他們感到害怕和悲傷。復活節後、五旬節後,他們勇敢地、喜樂地宣揚基督的死亡與復活,並遭受到可怕的痛苦,且付出了最終的代價:殉道。
初期首批基督徒團體,是如何表明他們經歷了基督改變的存在呢?如何表現?單單透過對耶穌和祂福音的忠誠:「他們專心聽取宗徒的訓誨,時常團聚,擘餅,祈禱……」(宗2:42, 46-47)當時的非信徒,經常形容耶穌的追隨者:「看,他們如何彼此相愛。」
與首批門徒一樣,幾個世紀以來,基督徒用言語和行動,來宣認「主已復活」的喜訊!就像伯多祿和若望,今天耶穌的門徒也不能沉默,「我們不得不說我們所見所聞的事。」(宗4:20)
值得深思的一句話:見證者是一個「首先看到,然後向他人展示」的人(W. Barclay,論《谷》9:2-8);「只有真實的見證人,才能可信地說出救贖性的說話。」(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我們遇見主嗎?「復活節的人」見過。
多麼美妙!我們都是「復活節的人」,而阿肋路亞是我們的歌!阿肋路亞,就是讚美主:「用你們自己的所有來讚美天主,不只有你的唇舌與聲音,還有你們的良心、生活和行為,來讚美天主。」(聖奧斯定《論聖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