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展熙
丙年常年期第十九主日
在常年期的中段,禮儀突然為這主日定下一個通常會在禮儀年結束或將臨期的時候才會出現的主題:為預備主的回來警醒守候。今天禮儀也藉各篇讀經告訴我們,這份警醒是有前設的,那就是:信德。
我們或者會認為,禮儀在一年之中的這時間便提出這主題,是太早了;是為將臨期作太早的前期準備了吧!可是,換個角度說,這也可能是禮儀藉以提醒我們,我們必須時常警醒守候,這並不是我們只有在禮儀年的結束和開始時才需要留意的。我們必須時常準備好主的回來,因為我們是真的不知道祂何時會來。無論是期待着祂的再來,還是等待着我們每個人在世的最後一刻,也都一樣。然而,即使人生的其他任何時刻,其實情況也是一樣,因為我們並不知道天主會在何時為我們開一道門或一扇窗,我們並不知道天主會在何時教曉我們人生最寶貴的一課,會在何時向我們敞開生命最神聖的一刻。警醒守候,是基督徒無論何時何地都要身懷的特質。
我們在任何時候都必須警醒,好讓我們能在與我們一同生活和工作的人身上認出基督。我們在任何時候都必須警醒,好讓我們能在自己也是其中一份子的世間大小事當中認出主的來臨。我們必須要時常準備好去回應我們門徒身份的呼召,在有需要的任何地方服務,公平地處理我們在人生中所肩負的各種責任。的確,我們無法確定哪時才是主召喚我們的時候,因為某程度上,每一刻都是祂呼召我們的時刻。所以,我們務必時常警醒守候。
儘管我們現在活着,是在期待天主最終的圓滿臨現,但我們也現在也已是活在天主的臨在之中。奐言之,天主現在已經和我們在一起,作為我們的人生旅伴。然而,直到世界達致圓滿之前,我們都是靠信德來活在這份臨在之中。在逾越節當時,人們相信天主曾對他們所許下的承諾,他們也就靠着這份信德獲得拯救。亞巴郎的一生都靠着信德來生活,無論前路看似多麼無常,他都緊握着信德沒有放開。信德,就是在我們看不到我們認為要看得到才能繼續走下去的東西時繼續走下去的依靠。
當我們的夢想粉碎在我們眼前時,讓我們繼續緊握着不放的,是信德;當有人邀請我們參與他們的人生時,帶領我們踏出舒適區的,是信德;在我們人生中總迴避不了的令人心碎不已和自己的活力日漸消減的事實面前,驅使我們勇敢地面對的,是信德;在人生幽谷中光照着我們繼續前行的內心的光芒,也就是信德。
信心與希望是緊密相連的。身為信友,我們被召叫去信靠天主的許諾,即使天主的許諾看似是多麼的不可能。信德,就是在這些許諾成真之前,我們活出自己生命的態度。天主承諾了我們,會有一個平安的人生。身為信德的子民,我們被召叫去在這充滿仇恨和暴力的世界,彷彿天主的許諾業已實現一樣。因為,正正是透過我們活出這份信德,天主的這許諾才可誕生於世。
一個活出信德的人生,本身就是賞報。我們肯定我們將得到祝福,但我們永遠無法確定這祝福本身是甚麼。以色列子民從奴役中得到解放,卻發現自己身處曠野之中,正要面對另一個信德的挑戰。亞巴郎獻出了自己的兒子,卻並不知道這終極的犧牲到最後是不必要的。假若他早已肯定依撒格最後會得救,那麼這就不會是攸關信德的一刻。一個充滿信德的人生只能夠保證一件事,那就是,我們能夠憑藉信德來生活。藉着信德,我們全然信靠天主,然後完成自己的責任。藉着信德,我們等待上主,祂是我們的助佑和盾牌,但我們卻無法預先得知祂會以怎樣的方式出現。信德,既是門徒之道的代價,也是門徒的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