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為慶祝聖依納爵歸依500週年,耶穌會(澳門)會院在過去大半年舉辦一系列主題活動,並在上週六(9日)假竹灣利瑪竇別墅舉辦「愛德歸依―與依納爵聆聽及回應大地的吶喊」體驗工作坊,以回應教宗方濟各《願祢受讚頌》通喻及耶穌會2019-2029普世性使徒優先(UAPs)所提倡的「照顧我們共同家園」的理念。
活動首先以感恩祈禱開始,感謝天主眷顧、創造一個美好的世界,讓人們能享受天主創造的美好。及後在利瑪竇中學張慧玲校長致歡迎辭後,活動隨即展開。耶穌會(澳門)會院院長傅南渡神父為參加者說明地球的現況;他指出,大地正在發出吶喊,提醒各人若不合作照顧共同的家園,地球某天可能會變成火日竹田一般。
傅神父又以慈善的撒瑪黎雅人為喻,指出地球現在就像被強盜搶劫後的人一樣,遍體鱗傷,等待着所有人向它伸出援手。但有些人會為了個人私利和免除麻煩,而對它漠不關心,置之不理。地球正需要我們像慈善的撒瑪黎雅人救助它、照顧它,使它避免因失救而死亡。我們須身、心、靈一致,懷着感恩的心去覺察自己內在和外界的聲音,透過分辨和反思,選擇正確的行動,回復地球的循環能力,為下一代留下一個可持續發展的世界。

接着由Green Monday Program (Macau)的代表源冬華先生介紹綠色飲食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係。他指出若我們每個人都能於每週進行一天綠色飲食,除了可令身體更加健康外,更可大大減少世界的碳排放量,從而可以減少世界極端天氣出現的頻率和長遠解決人類糧食危機的問題。
在簡單介紹別墅的由來後,利瑪竇中學張潔玲顧問帶着全體參加者到戶外進行導賞,了解學校如何善用天然資源和不合時的設備,進行環境保護,善用天主創造的大自然。眾人並於到達海星聖母像後進行合照,為參加者留下美好的回憶。導賞既畢,參與者再次回到別墅小屋中進行觀察和反思後的分享。分享時,參與者紛紛表達自己對破壞大自然的歉疚,並對自己日常生活的進行反思和定下行動改變過往的習慣,期望能藉此影響和教育下一代珍惜和愛護環境。
分享過後,傅神父提醒參加者要用心、腦、手和口,在一切上「打結」,像醫生、僕人和老師一樣治癒及服務大地,更要教育其他人動心去減省,動手和腳 去重用和要用腦筋去回收。之後,利瑪竇中學老師們為參加者進行作品導賞,讓他們了解學生以學年之主題「心懷普世,飲水思源」所做的作業和創作的作品,並品嚐學生為活動所準備的清茶和Green Monday之綠色食品作下午茶。最後,活動以福音中「蕩子的比喻」作結,人類就像比喻中的小兒子一樣,因一己之私而耗費大地的資源。期望人類能早日回頭,與大地修和,重修破裂的關係,合作照顧我們的共同家園,讓人類賴以為生的地球重新獲得生命,回復天主創造它時的美好。

離開前,傅神父更為參與者特別送上自己製作的「盲盒」。他以日前慶祝聖依納爵和聖方濟各沙勿略封聖400週年感恩祭後午餐時使用過之飯盒作容器,加入他以堆肥的方法把樹葉和廚餘製作成養分,再加上從修院冷氣排水管收集回來的水份,配以不同蔬菜的種子,讓參與者帶回家自行培植,種出自己的蔬菜。除展現出耶穌會神貧的精神外,更親身示範如何讓不同的「垃圾」重生,成為人類生命的食糧,令參加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是次協辦單位包括Green Monday、利瑪竇社會服務、澳門利氏學社、澳門基督生活團、海星中學及利瑪竇中學。由於防疫關係,避免人群聚集,體驗活動分上、下午兩場進行,近百人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