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Katie Gillio
譯:梁皓衍
經過差不多三小時的車程,跨過紐約州北部,累得要命之際,我終於到達了主教座堂。我記得那是一個溫暖的夏天晚上,我十分期待這次的朝拜聖體,因為這次是我第一次與一眾的母親、祖母、姊妹等聚在一起,一同為聖召祈禱。
我們的團體叫「盧鎮母親」,我們每個月都會聚在一起守聖時祈禱,希望在我們的家及團體中有更加多的人去回應聖召,服務教區。
我們的天主教會正在鬧「聖召荒」。從1970年到2020年,美國的教區神父人數由大約37,000跌至25,000,而新鐸人數亦減半,又1970的805位到2020年的495位,我們教區的情況亦如是。而在未來幾年又會有一批神父迎來退休年紀,新鐸人數又在下跌,情況令人擔心。
溫勵壽神父(Fr. Peter VanLieshout)是我們教區的聖召主任,他對現今司鐸人數下跌趨勢感到非常憂心。他在網上看到意大利盧鎮(Lu)的「盧鎮母親」後便分享給教區的幾位女士。
盧鎮是意大利一條小村莊,早在1881年,那裡的家庭便開始意識到他們的教區正鬧「聖召荒」。他們對司鐸人數不足而未能照顧他們地區的靈性及聖事需要感到很無奈,所以當地家庭的母親在賈勞華蒙席(Monsignor Canora)的指導下組成了「盧鎮母親」的聖召團體,開始一起祈禱。
這群盧鎮的母親於是便每週都參與朝拜聖體,求天主在她們的家庭成員中帶來聖召。她們亦為這個意向領聖體。
果然,天主豐厚地賞報她們。在過去的65年,盧鎮這條小村莊出了323個聖召,分別是152位神父和171位修女。
我們教區幾位女士看到這個團體的故事後,都紛紛倡議教區成立類似的團體,一同為聖召祈禱。之後,在溫勵壽和韋倚慈(Fr. White)兩位神父的指導下,很多教區內的母親、祖母、姨母和姊妹都會每月聚在一起向天主祈求更多的聖召。儘管她們都背負着自己的家庭生活、學業、工作,以及每天無數讓人感到心煩的事情,但她們仍然緊守宗旨,為這個意向祈求。
在守聖時祈禱當中,女士們會為教會求聖召而誦念玫瑰經和「盧鎮母親聖召禱文」,聆聽一篇由當地神父所準備的文章數作反省,再靜默祈禱,之後是聖體降福。
除此之外,「盧鎮母親」會每週在聖體前誦念玫瑰經和在每月首主日領聖體,祈求天主召選更多她們家的成員去為祂服務。
在這麼的一個夏天的晚上,與一群虔敬的母親聚在一起,既觸動人心,又令人驚歎。看見母親聚集人數眾多,她們為聖召祈禱的熱忱,以及對我的熱烈歡迎,確實令我非常感動。另外這活動規模之大亦令我非常驚歎,大得令我有點擔憂怎樣在我的教區另一邊的堂區內舉辦這祈禱會。主教座堂這場祈禱會位置在市區內,來參與的母親們都住得相對較近,對比起我來說,我則住在偏遠的鎮區。那裏天主教家庭授課團體的成員來自的地方相隔十分遠,在這個團體最巔峰時期,成員來自的地方甚至橫跨兩個縣。再說我們堂區,連計所有附屬的小堂和彌撒中心,服務範圍包括整個縣,即大概1 355平方公里。
藉着神父的幫助,我們衝破地理的限制,與一眾母親、祖母、姨母、姊妹每月聚集在那小小的鄉村式教堂,舉行朝拜聖體和聚會。有些女士為着這活動駕駛差不多一句鐘。有些時候,我們會有12位母親來參與,有些事候則有五至六位,但無論來的人數有多少,她們都意識到在朝拜聖體中與主共處,向天主祈求聖召的重要。
讓「盧鎮母親」在世界各地成立
天主固然想找更多合適的工人去照顧祂的莊稼,祂比我們更想有更多人能夠成為神父或獻身修道者,而祂亦都聆聽我們的禱告。
沒有司鐸,便毋彌撒、毋聖體、毋告解,但這群虔敬的母親們正為着羅徹斯特(Rochester)教區樹立榜樣,祈求天主從自己以至其他各個家庭中挑選祂的工人。
來源:Aleteia
“The New York mothers who drive for hours to pray for more priests”
Katie Gillio – published at Aeletia on 10 Mar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