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德蘭
香港第五波疫情嚴重,至上週四(10 日)為止,每 12 個香港人就有一人確診,累計已逾四千人死亡,不少長者及幼童在確診數日後就死亡。
成千上萬的香港家庭正在疾病中、恐懼中、徬徨無助中、甚至在失去家人的悲痛中,堅守工作崗位的人疲憊不堪,因患病而失去工作的情況更是不勝枚舉。
澳門與香港一水之隔,不少澳門人都與香港有各式各樣的聯繫,或許我們有親戚朋友在香港、或許我們曾經在香港接受醫療診治、參加課程、避靜或朝聖團,甚至有很多間餐廳或商場都有我們美好的回憶。儘管如此,心理學研究指,一般人能展現較強的同理心是因為自己當下也處於相似的困境,一旦我們在心理上或生理上不再經歷強烈狀態時,就會大幅低估自己及其他人所經歷此遭遇的感受。訊息爆炸的年代,我們對於確診數字及死亡人數的新聞已開始麻木,這往往是一般人沒有更多行善或主動給予幫助的原因。身為教友,我們可以有不一樣的想法及行動。
澳門教區的李斌生主教 3 月 7 日為香港市民特別九日祈禱的通告,提醒我們不要忘記仍生活在困難中的兄弟姊妹,縱使我們未能親身協助,但在祈禱中共融及陪伴是我們信仰的基礎。自李主教發出通告後,多個善會及組織很快就將九日敬禮的祈禱文製作成圖文包,除了讓澳門教友誦念,更便於轉發給香港的親友,讓香港的兄弟姊妹知道有人支持他們,他們並不孤單,這對於在困境中的人是相當大的支持力量。
儘管專家預測香港第五波疫情將漸趨緩,但當危急時間過去後,才是處理傷痛及社會復元的開始,九日敬禮後我們仍能繼續組織祈禱善工,團體/善會可以主動聯絡香港的團體/善會,表達關懷,為他們團體及其成員的需要祈禱,除了過往曾經拜訪、有聯繫的香港團體,也可按照澳門團體善會自身的宗旨或相同的主保聖人為基礎,主動聯繫香港的團體,當彼此有共同理念或經驗,祈禱雙方更容易產生親近及同理,彼此獲得
的心理支持也更大。
打造一顆不冷漠的心,每一位教友除了回應主教九日敬禮的祈禱善工,更可以在所屬善會/團體推動聯絡香港的團體,並為他們代禱,個人層面也可主動聯絡在香港的親戚朋友,瞭解他們的情況,將香港親友的需要帶回自己所屬的團體,無論是歌團、輔祭團、讀書會或朋友群等為他們代禱,我們相信通過團體祈禱的力量大,成員的關係也會因此加深。
教宗方濟各在《眾位弟兄》通諭特別提到,聖方濟各.亞西西,在他的眾多勸言中敦促我們要活出超越地域和空間阻隔的愛,聖方濟各.亞西西亦宣告,「不論他人遠在天邊,還是近在眼前,也同樣愛他們」的人,是有福的。
代禱的心不冷,我們是有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