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本地 Local 號角專訪

【專訪路加搬屋有限公司創辦人】以友愛的態度,讓人發現天主的美善和見證

【專訪路加搬屋有限公司創辦人】
以友愛的態度,讓人發現天主的美善、見證天主

(本報訊)在澳門街,經常聽到有一間名叫「路加」的搬運公司,不知讀者是否有同一個疑惑,為何會有一間企業,願意以信仰元素的名字來開設公司呢?「路加搬屋公司」創辦人張凱鋒(Peter Antonio)早前接受《號角報》訪問,除了講解自己開設「路加」與「祈祂」公司的緣由外,並分享自己如何從一名滿佈紋身的「反抗兒童」,變成一名每天到聖堂祈禱、每天神修閱讀、看畢整部聖經三遍的「乖兒子」,並如何透過業務見證天主。

經常看到你們公司的社交網站分享聖經金句及其他與天主教信仰有關的內容。而現實中,沒有很多企業會勇於有這一項舉動——將信仰與公司企業掛鈎;為何你會如此大膽、毫不忌諱的呢?

我嬰兒時在聖安多尼堂領洗的,家人也是十分虔敬的教友,整個家庭都是被天主教的氛圍包圍着的,連掉了一枝筆也會祈禱的。但我幾歲時便到香港生活,而父母突然因意外雙雙離世後,我便不明白地問天主:「為何要這樣對待我呢?我們已經很『聽話』,誡命與教會的教導我們也『做足』了,為何我要承受這些東西呢?」因為這些質問的念頭,我便180度轉變,在香港沒有到聖堂。

不能說我脫離信仰,也不能說我不相信天主的存在,因為我自小都已在家人的教育與貫輸下,會相信天主的真確性;但我只是不去聖堂,會反抗天主,一切的規條我都很想嘗試去反抗,也一直以這種心態成長。

到了20多歲,我回到澳門,某天在領洗的聖堂——聖安多尼堂——前呆站着,我也質問自己:「為何會回到這裡呢?」很多東西其實都不明白的,也是繼續這種「懶散」與反抗的心態,工作了兩年。在這兩年中,我感到生活很枯燥,於是便嘗試創業。

當時想到澳門社會上有很多行業也有進步的空間,於是便打算從搬運與物流行業入手。初期要想公司名字時,想了一段很長的時間,

發現自己其實有很多人和事、很多思想都是被「老闆」圍繞着,便開始想,如果我開一間這樣(有關信仰)的公司,可以接觸不同的人,我們也有責任去宣揚我們的信仰,不是一件很好的事嗎?

老闆?

是的,我經常都稱天主為「老闆」,在祈禱中也是這樣的稱呼;因為事實上祂才是我的「老闆」、話事人,所以我現在不時對朋友和員工說:「我不是老闆,只有我的『老闆』(天主)才是老闆。」

在香港時,你絲毫也沒有到聖堂祈禱嗎?

沒有,但信仰的種子仍在我心中的,我只是一份與天主「玩對抗」的心態,不想以行動回應天主,加上小時候,不知道為何其他教友總是有種「偽善」的感覺。不過現時回想起來,我知道這只是我當時年幼,既不善於與人溝通,也愛亂想東西所致;長大後的想法又是不同,會理解更多。

你的童年是怎樣度過呢?十分抱歉你父母離世,那誰照顧你呢?

一直都是姑姑和嫲嫲照顧我的,她們是十分虔誠的教友。嫲嫲也感染了我許多,因為她是那種連睡覺也要手握着玫瑰唸珠的人,而我的姑姑也是十分熱心的,她現時在香港幫助堂區的工作,也不時在廟街的胡頌恆神父(Father John Wotherspoon)開設的「慈悲耶穌環保店」中幫忙,不時也會幫忙做義工、探訪露宿者。

你有沒有或多或少受她們影響呢?

一定有,特別從嫲嫲身上更甚;我從前實在十分好奇,甚至感到可怕,為何連睡覺也要念玫瑰經呢?她並非唸玫瑰經到睡着,而是真的睡覺時拿着玫瑰唸珠,所以我實在不能理解。至於姑姑,她帶着我成長,所以一直都親眼目睹她如何全力為教會付出、工作,所以也被她感染到的。

在香港你在天主教學校接受教育嗎?

有的。其實我小學讀過六間天主教學校,所以可以想像我當時是頑皮得很誇張。但當中有四、五間都是教會學校;到了中學也是天主教學校,叫瑪利亞書院。這也是一個證明:天主不肯放棄我。

那為何會選擇「路加」呢?因為教會有許多聖人,為何偏偏會選擇「路加」作為公司的名字呢?

剛提到,原意是想傳天主的喜訊,即是傳福音;而在四部福音中,路加福音是外邦人的福音,意即傳給不認識基督的人的一部福音。我的初心也就是希望這間公司能向未認識天主的人,傳揚這份信仰。

你在哪裡認識太太呢?她也是一名教友嗎?

我在香港工作時認識她的,她也不是一名教友,但我們在聖安多尼堂結婚的。我一直都很想她皈依信主的,但我知道自己有時態度很強硬導致會有反效果,所以很多時都是順着她的意願,慢慢來。因為要讓人有這個(相信主)的心態,是非常不容易的。「播種」與「收割」不一定成正比的,所以我試着慢慢的播種,是否能收割就交給天主。

你剛提到你小時候是反抗,但最後有甚麼事情讓你改變、皈依呢?又或者,你為何會從一個「頑皮」的兒子,現在會變成「聽話」的兒子呢?

小時候不明白「我是受造物」這個事實,所以才會很有反抗的態度。我未到18歲已經看畢一次聖經,不過我只想「反抗」,就好像青年反叛期要反抗家人的束縛一樣。

其實我現在也不覺得自己很「聽話」,只是回到澳門站在聖堂前那一刻,便覺得自己沒有能力再反抗,所以自己只是好像被馴服;就好像一隻不能再反抗的寵物,最後只能聽主人的話。我覺得當時我就是這個心態。

現在你有沒有參與堂區的活動或培育呢?

有的,我現時也多參加了教區舉辦的各類課程,我也有報名早前主教座堂舉辦的「新教友培育課程」,他們也容許我參加,因為我小時候領洗及初領聖體,但我今年才領受堅振聖事,所以某程度上我也算是一個新教友、完整的教友。

現時我也參加不同的課程,因為想認識更多,所以希望自此接受更多的培育,甚至希望日後能教慕道班。

我不希望只是局限在教會內教慕道班,而是希望「走出去」。我曾經是一名邊緣青年,有社工要「捉」我談天。剛提到影響我最深的人,除了我嫲嫲和姑姑外,不得不提這位社工。我的皈依、回到「老闆」身邊,他也有一定的功勞。當時我回到澳門,就是因為他從香港特地走到澳門,並對我說:「你老闆需要你。」就是這一句才令我覺得無力再反抗,覺得「都反抗了那麼多年,也沒有藉口去反抗。」

小時候的確不明白,為何天主愛我但又要奪走我的父母;現時長大後、認識過後,才會理解,天主的安排可能是要我有一個更深刻的成長過程,又或者希望在這過程與經驗中的得著,要為祂做某一些事情。這都是「老闆」的安排。

你認為「老闆」想你做甚麼呢?

我也不知道的。事實上,我十分渴望能開一所老人院,也希望未來能實踐這個夢想。現時未能有這個機會,因為我也在幫很多神父、修女和其他機構,暫時未有空間去繼續這個目標,但這夢想一直都在我心中的,希望長者在生命最後的時刻,也能活得快樂,不會灰暗地過餘生。

我知道除「路加搬運」這家公司外,你也有「祈祂」公司。可以說說「祈祂」是甚麼嗎?

這經歷很有趣的。因為在做搬運行業時,很多客人都會經常問我:「你有沒有其他的服務,例如:洗冷氣、水電等?」當時才會萌生發展另一間有關其他工程專業的公司,又認為要開一家滿足客人「其他」需求的公司,我當時以為他們指的「其他」就是祈禱的「祈」與天主的「祂」;所以這間「祈祂」公司的名字是如此而來的。

你提到渴望透過工作去向外邦人傳福音,就如聖路加一樣;但現實中,你如何透過你的搬運工作去傳福音呢?

其實這並不容易的,因為信仰不是每個人都接受,我們也不能十分強硬地推銷(hardsell)。但我會想起耶穌說:「如果你們之間彼此相親相愛,世人因此就可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若13:35)這是最基本的。這不是一個單單的道理,而是實質上要行動的。

搬運這個行業是十分粗魯的,所以我要想,怎樣才能讓下屬十分客氣地對待每一個客人,以禮相待。曾經有客人問我:「你的員工很不同,他們很乖、很有禮貌,為何會這樣的呢?」透過員工告訴每一個客人,我們信仰的精神是甚麼。透過我們友愛的表樣,讓能真實地感受到天主的美善;我深信作為一名播種者,透過這微小的舉動,我已做好我的責任,其餘的便交給「老闆」。

知道你們剛舉辦「聖誕親子繪畫活動」,為何你會有這個構思呢?最後參加人數如何?

因為現時我和公司都希望能朝向傳教的方向,所以一直思考不同的方法,所以希望藉聖誕這個機會,去幫「老闆」和公司作宣傳。計劃和構思本身是很好的,但可能我在此事上沒有祈禱,選用一些較名貴的產品作獎品,導致很多人違規、有不公平的情況出現,最後也有數十人參加。不過今次是一個很好的經驗,要謙卑去處理,同時要提醒自己要先問「老闆」的心意去做,或者今次也是「老闆」希望我能學習和成長。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