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展熙
聖母無原罪瞻禮
我們日常會誦念的《聖母經》的開首部分,就是出自今天的福音選讀。既然如此,就讓我們藉今日的機會,深入反思一下這篇經文開首句的神學及靈修意義。更重要的是,《聖母經》也教導我們,如何在尊敬瑪利亞為天主之母的同時,不會輕視了她的人性(human nature)。
假若瑪利亞並不是完完全全的一個人,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的話,那麼基督信仰中天主子「道成血肉」的信仰便會受到損害。天主便未曾活在(或寄居在)我們中間。這便驅使着我們去追問,我們該如何理解教會就瑪利亞所作出的教導?教宗比約(或譯:庇護)九世在《莫可名言之天主》通諭中宣告:「榮福童貞瑪利亞,曾因全能天主的聖寵和特恩,看在人類的救主耶穌基督的功績分上,在其受孕之始就被保護,未受原罪的任何污染」(參:《教理》,第491號)。
「萬福!充滿恩寵者,上主與妳同在!」(路1:28)。教會訓導說:瑪利亞從在母親子宮中開始她的生命的那一刻起,便沒有被原罪所玷污。這就是教會所說的「聖母始胎無染原罪」(Immaculate Conception)。在坊間好像有不少人都對這信端有所誤解。簡單來說,這意思就是瑪利亞從她生命開始的一剎那起便沒有罪污。
有一位的神學家曾說過,雖然這信端在行文上說的是人的罪過的不存在,但這信端的本質其實是在說天主恩寵的臨在。瑪利亞在她受孕之初便沒有原罪,這並不意味着她是從虛無中而生的。我們要明白到,罪惡的相反就是恩寵。瑪利亞獨特的地方在於,在她生命的伊始,她便被恩寵所充滿。正是因為她「滿被聖寵」,所以她「在女人中是蒙祝福的」。然而,她是透過父母以完全人性的方式成孕的。
需要強調的是,瑪利亞的確是獨特的,從她人生一開始便充滿恩寵;可是,整個人類其實也深得天主的恩寵。天主是所有生命的創造者。沒有了天主維持萬有的聖神,世上便不再有生命。當天主創造世界的時候,並沒有任何事物是在天主之外的,可供祂作原材料的。我們說天主是「從無中」(ex nihilo)創造世界。換言之,世界得以受造,而且它的存在得以維持,全靠天主的自我交付,全靠造物主向世界噓出聖神的氣息,全靠祂對整個受造界以聖言說話。天主聖神的臨在,貫穿整個受造界。
整部《舊約》在講述的,就是天主聖神在世界—人類歷史中的行動日益提昇的故事,從世界的創造開始直到天主透過藉瑪利亞而發生的「聖言成血肉」來完全交出自己。可以說,瑪利亞站在天主於世界的恩寵洪流的高峰之上。從她存在的伊始起,她被天主的愛完全地包覆着,全然浸沒在天主聖神之中。
天主並不是要藉此而把瑪利亞和我們區分開來,相反,祂是要使我們與她盡量地接近。祂所創造的世界從開始便深得祂的恩寵,而且我們我也這受造界的一份子,我們更是在洗禮中領受了聖神之恩。活在瑪利亞之內的同一個聖神,也活在我們內。換言之,我們所有人都要面對當年保祿宗徒曾對在格林多城中的教會成員所提出的問題:「難道你們不知道,你們的身體是聖神的宮殿,這聖神是你們由天主而得的,住在你們內,而你們已不是屬於自己了嗎?」(格前6:19)。因此,英國聖瑪莉大學的榮休神學教授依蔓.安妮也曾提出,我們也可以把瑪利亞理解為我們的大姊姊,聖者中的首位。
的確,我們所有人都蒙召成聖。儘管我們每次聽到這句話,心中也可能感到別扭,但這確實是洗禮在我們身上所產生的果效。而且,在《新約》中,「聖人」一字從不用來稱呼已蒙主寵召的人,而是用來稱謂那些仍然在世的基督徒,譬如《致哥羅森人書》一開首就是:「因天主的旨意,做基督耶穌宗徒的保祿和弟茂德兄弟,致書於格林多的天主教會和全阿哈雅的眾位聖徒」(格後1:1;參:羅16:2,15;弗1:1;斐1:1;4:21;哥1:2;尤見各外語譯本)。所謂「聖徒」(the Saints;直譯:「聖人們」),就是藉洗禮進入基督奧體的所有人。
教會訓導指出,瑪利亞在成聖方面出眾得獨特的同時,她也同時身處我們這些卑微貧苦的人中間。正如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所宣告的:「她〔=救主的母親〕在誠懇企待並承受主的救贖的卑微貧苦人中居首位」(《教會憲章》,第55號)。正正因為她總是為我們代禱,總是我們的懇求轉呈到她兒子面前,我們很容易便會難以自制的把瑪利亞想像為身處天主與我們之間的某個位置。然而,瑪利亞的確是我們之中的一員。她既身為我們人類大家庭中的大姊姊,她便也以大姊姊的身份為我們轉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