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展熙
乙年常年期第十一主日
在禮儀年中,之所以稱某些日子為「常年期」,並不是因為這段時期是平淡乏味、可有可無;相反,這只不過是因為在其中並沒有一些特定意義的禮儀節期或慶日。某程度上,這與人生的大部分日子相似,一般而又尋常。然而,這並不等於說,常年期的日子並沒有其神學上重要意義。今天的讀經正好能夠展示這一點。正如人生大部分日子一樣,今天的禮儀選讀處理的,主題都不過是尋常平凡的:一棵樹、個人的成長、人生、不起眼的種子。也好像人生大部分日子一樣,這些簡單的、平常的事物卻在信仰上帶有豐富的意義。今天的讀經提醒我們,文學手法寫成的句子中的圖像,用來描述天主在我們中奧妙的臨在是相當適合的;這份奧妙會一步步向我們呈現,就像成長的按步就班一樣;以及,要明白比喻中的意思,信德是必不可少的。
比喻並不只是用來悅樂心神和刺激想像力的寫作手法。有時,對於那些不可言喻的事物,比喻是我們唯一能夠用來形容和描寫的方式。對於那連嚴密的邏輯論證也沒法進入的世界,就只有比喻式的,或象徵性的,或詩意的語言才能為我們敞開大門。比喻使我們從人所構築的結構以及日常經驗所獲得的知識中提昇,一躍而進入到奧秘之中。比喻使我們能夠看穿事物的表象,甚麼驅使我們去思考那些難以置信的事。
儘管天主臨在於萬物之中,持守着它們,確保它們各按其份地達致天主所為其所定的目的,但天主實在是超越萬物的。因此,比喻式的語言看來是最適合用來談論天主以及與祂有關的一切。比喻的本質與天主奧秘的相似,這種語言既啟示一些有關天主的事,同時也隱藏了天主的真正本質。這樣,比喻使我們能夠思考天主的奧秘,但同時也確保我們不會褻瀆這奧秘。我們當然知道,天主的國不可能真的藏在一顆芥子之中;然而,我們同時也知道,這是個很有力的圖像,讓我們明白到最小的,很可能就是最大的。
今天讀經所使用的,就是漸漸成長的圖像。巨大如香柏樹,也是從幼苗開始長大的。要長成一棵高聳入雲的香柏樹,是需要漫長的歲月的。芥樹也一樣,從種子到大樹,不可能是一晚就能成的事。要生長出主幹和枝條,是需要時間的。一個人要成長為一個的道德觀念完整的人(a person with moral integrity)也同樣是需要一步步來的。只有扎根於天主,一個人才能夠吸收到充足的有益養份,茁壯成長,即使在老年也能結出上好的果實。天主的國度也一樣,從日常的小事開始慢慢成長,最後讓天主的臨在擴及四極。
正如教宗方濟各在他的首份通諭《福音的喜樂》中所說的:「福音的固有的整體性原則〔就是〕:福音常是喜訊,直到傳揚給所有民族,直到治癒並強化人類仁愛的每個層面,直到把所有的男女都帶到天主國度一起坐席」(第237號)。
儘管天主國的奧秘是在人類歷史中展開的,可是,要認出這國度的臨在,我們仍需要有一雙信德之目。正如香柏樹和芥樹一樣,天主國是在人的可見可觸摸的經驗世界中成長的。同樣,正如那驅使枝條不斷生長的生命力本身是可不見的,天主的國也有其奧妙的,甚至難以理解的部分。無論如何,這國度仍然催迫着我們前進,仍然邀請着我們去改變世界。
這就是梵諦岡第二屆大公會議在《教會憲章》中所說的:「〔耶穌〕又把父所許的聖神沛賜給祂的弟子們(參閱:宗2:32)。所以,教會擁有其創始者的恩施,謹遵着祂的仁愛、謙恭與刻苦的誡命,接受了宣佈基督及天主之國,以及在各民族中建立的使命,而成為天國在人間的幼芽和開端」(第五號第2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