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Joshua Un
不要害怕,擁抱死亡,追隨光明——這是筆者在這聖誕期間,在每次祈禱當中默想的內容。當天主降生成人,來到我們當中,祂究竟為甚麼要這樣做呢?哲學家希望人能讓靈魂擺脫肉身的轄制,讓它達到其最「潔淨」的階段;他們相信,這是人能認識絕對永恆真理的地方。反觀天主,祂卻選擇了身體,透過一個生命,揭示真理給人。在祈禱當中,我不斷思索這個奧秘,我問了自已:「您曾揭示了甚麼真理給我?」
天使指示給牧羊人一個記號,那是救主誕生的地方;同樣,賢士看到了屬於君王誕生的星,以此作為記號,特來朝拜他。天主透過記號,既向窮人和邊緣人(牧羊人),也向智者(賢士)揭示了救主誕生的奧秘。或許窮人每日只能苟且地生活,得過且過。為他們來說,最大的希望只是三餐的溫飽。智者擁有知識,得到權貴的賞識,可能已過上「幸福」的生活。他們希望的可能是追求更高的成就和更卓越的人生。兩類人在生命中希望的都不相同,如此看來,這裡根本沒有一個希望是屬於全人類的,所有的希望只是相對的、主觀的。或者說,不需要一個為所有人的希望(the hope),因為無論如何,你希望的和我希望的都會有不一樣。但是,當我看着基督,我問:「真的是這樣嗎?」
以上所有的疑惑都是歸根於「我」這個問題。因為我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我持有不同的思考。像哲學家笛卡兒所嘗試的一樣,在他思考和質疑所有能產生錯覺的事物和觀念後,他明白了,不管如何去質疑,如何去思考,有且只有一樣是確定的,那就是「我」的存在。同時,也是因為有「我」,人才能發現所有不確定的東西。若沒有我的存在,所有的觀念和價值都只是一個樣子。這「確定」與「不確定」顯得很矛盾,在我祈禱當中,這些問題令我越發懊惱:「那我是誰?我能在所有不確定的事物中認清我是誰嗎?我的希望是甚麼?」
牧羊人和賢士可能沒有像笛卡兒那樣去思考這個問題,他們至少也渴望能知道,我在生命中的希望是甚麼?是否和別人希望的一樣?若希望是指向那些將來會發生的事情,那麼,我可以希望甚麼是將來必然會發生的呢?看似很難給予一個答案。在這無數的質疑和不可能當中,我突然明白了:感謝天主!是因為祢降生成人這個奧秘給了答案。那希望的對象就是要見到祢!而這個尋覓的旅途中,我要有的是望德,因為它指向着那位——我現在眼所未見的耶穌基督。教會用「錨」來象徵望德,這實在是多麼貼切!藉着望德,我找到那份「不再受質疑的」、「確實的」希望——基督曾誕生在人之中,且人將必然會再見到他。在這個探索希望是甚麼的過程中,我找到了光明。在光明的帶領下,我不只在質疑身邊的事物;我也不只靠笛卡兒的方法去明白我究竟是誰。我只希望能透過天主的光,讓我知道,在祂的眼中,我是誰。我不在是別人眼中的牧羊人,也更不是一位賢士。我只是天主眼中的其中「一位」(person)。我的存在有且只有在天主內,才找到最後的呈現。
最後,借用Paul Ricoeur的話:「意識在還原之前時,它是一種相遇,在還原之後,它是構成。」【註】原來在我未清楚意識到天主降生成人這個奧秘之前,我已相遇了祂。在我逐步去意識這個奧秘時,祂揭示了一個我和祂之間的關係。一份因為愛而存在的關係。因為這緣故,我看到希望且追隨希望;我不在害怕死亡,甚至學會了擁抱死亡。願每一位也能讓天主親自揭示這份關係。
【註】出自保羅.利科在《純碎現象學和現象學哲學的觀念》的導言(法文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