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本地 Local

藝文館舉辦「從音樂學角度看土生葡人」講座 講師陳思敏:土生葡人是澳門歷史的重要一部分

(本報訊)位於得勝斜路的紐曼樞機藝文館(前粵華中學金源樓,下稱藝文館)下月推出一系列「秋韻」藝術活動2020,現公開予全澳市民報名參與(詳情可參閱藝文館網頁) 。打頭陣的活動,為「從音樂學角度看土生葡人」的講座,將於下週日(11月1日)舉行,本報訪問講者陳思敏小姐,透露有關音樂學與土生葡人的關係。

為何你會選擇主修音樂學?

我從小就在聖堂內接觸音樂,自此被教會音樂所薰陶,慢慢地音樂成為我生命中不可分離的一部份。我學習過鋼琴和大提琴等樂器,並於大學時期選擇修讀音樂,雖然修讀的是音樂教育專業,但我早已對澳門土生族群音樂有著濃厚的興趣。為了更深入地了解這種族群音樂,我於大學一年級便開始學習葡萄牙語,然後又逐漸開始研究澳門土語(Patuá),這是一個瀕臨絕種的語言,我認為應該要「搶救」這種語言。所以,於大學畢業時,我完成了一篇以澳門人樂隊(Tuna Macaense)為探討對象的論文,因為這個樂隊每次演繹他們的澳門土語作品,便是令這個語言再次重生。及後,我為了繼續對澳門土生葡人文化和這種瀕臨絕種的語言作出保育,並希望更加深入地了解各個葡語系後殖民國家或地區的文化情況,便遠赴葡萄牙繼續深造,並選擇修讀民族音樂學(Ethnomusicology),希望對澳門土生葡人這個族群出一分力。

為何你會對「葡語系國家的文化及土生葡人社群」的研究產生興趣?與您修讀的音樂學有何關連嗎?

我是一位天主教徒,自小就在聖堂內接觸音樂及參加歌詠團,除了被聖堂音樂薰陶之外,更被來聖堂參與中葡雙語彌撒的土生葡人所吸引,覺得他們有著與眾不同的臉孔和說著特別的語言。耳濡目染之下,便對土生葡人及他們的文化產生興趣。及後,因在葡萄牙求學時接觸到不少來自葡語系國家的同學,以及遇上一位研究葡語系國家音樂的論文導師,便對葡語系國家的文化產生興趣。因此,我便以澳門土生葡人族群音樂作為我的論文研究題目。

你為何選擇去葡萄牙深造呢?

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身邊很多人都問我,讀音樂的話為甚麼不到德國或奧地利?其實,因為我選修的是研究葡語系國家的音樂,我當然選擇一個葡語系國家,而且葡萄牙是這些前殖民地的宗主國,所以我選擇到了葡萄牙求學。加上由於葡語仍然是澳門的其中一個官方語言,我認為自己有責任去認識這個語言,所以我到葡萄牙也有修讀葡語。

你認為澳門人需要知道土生葡人的故事嗎?為甚麼呢?

我認為每一個人都有責任知道自己居住地的歷史,所以作為澳門人應該要知道澳門的歷史。土生葡人在澳門有着舉足輕重的角色,作為澳門人當然要知道土生葡人的存在,因為他們是澳門歷史的一個重要的部份,也可以說沒有土生葡人,便沒有澳門的歷史。今時今日,我相信新一代的年青人不一定知道甚麼是土生葡人,更不會知道甚麼是澳門土語。而事實上,澳門土生葡人這個族群也在淡化,他們的文化正在慢慢地消失,這個族群的人無所適從,對自身的難題充滿疑惑和兩極化——華化或葡化。這種文化或有一天會消失在世界上,這將會是一件很可惜的事。但若果再不去搶救這些文化瑰寶,這些文化有一天在世界上消失得無影無踪,這確實可悲。所以,我認為作為澳門人,是有責任知道澳門的故事。


作為澳門首位以音樂學角度研究土生葡人文化的人,您有何感受?研究過程中遇到甚麼困難?

作為澳門首位以音樂學角度研究土生葡人文化的人,首先我感到榮幸和幸運。隨之而來的,就是一份孤獨感。在探索知識的路上,我感到孤獨,尤其是在葡萄牙求學的日子;在沒有理論基礎的情況下讀音樂學,我感到無比的困難,要追回一些錯過了的知識,我只能夠靠自己;幸好,我有我的論文導師對我一直的帶領,所以,我必須要感恩。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