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Marco Carvalho
譯:寓風
聖庇護十世音樂學院由區師達神父於1962年成立,是澳門最歷史悠久的音樂學院之一。自去年8月開始,這享負盛名的學院,由鋼琴家沈穎瑤女士領導,她今年九月正式成為音樂學院的新院長。她接受本報葡文版訪問,坦言學院面臨各種挑戰,但明年九月的新校舍,預計會為音樂學院帶來收穫。
你本人是聖庇護十世音樂學院的舊生。你有否曾想過自己有天會領導學院?音樂學院是澳門一所非常特別的機構……
是的。我實在從未想過。但是,我真的在學院有一段修讀和學習音樂的美好時光。畢業後,在國外留學時,每次回來度假時,我都會回去探訪老師們。老師們很好,也很友善。某程度上,學院就像一個大家庭,我在這裡真的度過很愉快的時光。我還遇到一些非常要好的朋友,我可以與他們一起學習音樂,並分享我學習到的音樂知識。學院對我來說是第二個家。的確,我能夠回來為學院服務是一份光榮。這是我從未想過的。非常感謝李斌生主教和學院前院長劉炎新神父對我的信任,並提名我出任院長一職。我想我主要是出於對這個地方的熱愛,為學院服務。
你如何看待新的職務?你告訴我被委託學院的指導職務而感到榮幸,但你是否也視為一種責任?
當然是的,兩者皆是。2018年,我開始在學院工作,當時我只協助一些簡單的行政工作。現在,作為新任院長,當然要承擔更多的責任。這需要大量的策劃,並需要解決很多的問題。所以,確實,這是我從未遇過的重責。學院是澳門最古老的音樂教學機構之一。小時候,很少澳門的學生有機會學音樂。基本上,當時大多數人只學鋼琴。那是最容易學習的樂器。小提琴、大提琴和其他的樂器較為高深。如今,這變得容易多了:因為許多音樂中心的成立。澳門的年輕一代更容易有機會學音樂。我認為這是一件好事,因為這也意味着會培養出更多專業演奏家。他們出國留學,然後回來授課。這代表着音樂教育比以前更好;比區師達神父的時代還要好。我認為這也是他很高興看到的。在我看來,當他建立這所院校時,他已了解音樂教育的重要性。這也是他建立這所院校的原因。他想利用文化、藝術來傳播善與美。現在,更多的人有機會學音樂,有更多學生從事與音樂相關的專業,我認為這會是他很高興知道的。
那時,區師達神父創立學院時,年輕一代可做的事情比較少,使之分心的事情也少,例如,沒有電腦、沒有互聯網、沒有電子遊戲或類似的東西。音樂仍然是現今年輕一代有興趣的東西嗎?該學院目前有多少位學生?
現在,我們有190位左右,將近200位學生。他們的年齡由4歲到成人,及至高中生。去年,我們還為成年人開設了作曲課程。今年,我們有足夠的成年學生報讀此課程,並嘗試通過筆試。我們有不同程度的學生,當中很多從很小就開始學習,看到他們漸漸成長為年輕男女,這是老師們覺得有魅力的地方。他們當中有一些甚至將音樂作為未來的事業。
他們中有一些人開設音樂中心,或者透過出國留學,將自己的目標提高到一個全新的水平。他們在美國或其他國家留學,很多人回來後,成為我們的老師。
我們的老師與區師達神父的一代不盡相同。現今,他們更加專業。我們有取得學士學位、碩士學位、甚至博士學位的老師,都願意回來為學院服務。區師達神父想提供全面的音樂教育培訓。
這不僅是學習如何彈鋼琴。當我在這裡修讀時,我們有理論課、有音樂史、有進行口語和聽力訓練、演歌訓練。現在,學生變得更忙碌,學生很難每週上四堂課,因此,現在我們每週只有兩堂課:鋼琴或其他樂器和理論課。我們選擇了另一種方法。口語訓練和一些音樂史部分已納入理論課中。
對於高年級的學生,音樂史將以理論為基礎,成為培訓的一課。我認為音樂教育仍然很有吸引力。它在當前的教育中,仍擔當着重要的角色,我發現它比以往任何的時候都重要。
我們如何在學院看到天主教的角度呢?你提到區師達神父的初衷是令音樂成為一門綜合性科目。音樂一向在天主教禮儀活動中,都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
我們有合唱團、唱歌和音樂獨奏家是禮儀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我們如何以天主教的角度看待聖庇護十世音樂學院?學院強調音樂和藝術教育是全人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當區師達神父建立學院時,他還希望為年輕人提供一個非常強大而有系統的音樂課程。

今年開始,我們為學院建立校訓。這校訓得到了李主教和劉神父的認可。我們仍沒有官方的英語翻譯,但中文為「以樂載道,以德惟馨」。這兩句的意思是甚麼?第一部分意味着我們想以音樂作為教育工具,教授學生真理。中文單詞「道」具有不同含義。對於一個天主教徒來說,這意味着天主的聖言(約1:1)。第二個含義也與傳播聖言、傳教和傳福音有關。在中國傳統裡,當我們要提到「宇宙的真理和基礎」時,我們也稱為「道」。第二部分意味着剩下的就是美德的香氣。這與金錢無關,與任何職業無關。最重要的是你的個性、美德以及對他人的影響方式,以致使人感覺良好。那就是你留下的香氣。人們會永遠記住一點。美德不是我想要在一年、一個月間達至的目標。而是一生的事業,我們必須不斷努力。我們不僅教導學生良好的鋼琴演奏技巧。我們不僅專注於此。我們還希望幫助他們成為更好的人、擁有良好的態度、積極的態度。透過音樂,我們希望他們有良好的氣質與品德,知道如何尊重他人以及尊重自己。我認為這也是天主教希望人(無論是否天主教徒)能經驗和了解的事,以致他們可以成為更好的人。【註】
你剛才提到人們的時間越來越少。年輕的一代也不例外。作為學院院長,這也是你面臨的挑戰之一?事實上,大多數學生已有太多的事情要做?
這也取決於他們的態度。上鋼琴課,學習音樂並不代表他們將來必須成為音樂家。我知道有些父母要求孩子上音樂課,是因為希望他們有更多的技能,以便他們可以學更多的東西。但我認為這不應成為最終的目標。他們應該知道,如果把孩子安排在這裡學習,他們不應該只著重於他們的演奏水平。這不是我們所關注的點。或者,音樂中心會抱有這樣的期望:他們希望學生贏得比賽,在考試中取得高分,但對於我們學院而言,這並不是主要的目的。我們希望創造一個學生可以享受的環境,以致他們不會覺得音樂是一個負擔或艱鉅的任務。我們不希望這經歷是無聊或艱難的事。當然,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你會遇到困難,但他們願意克服這些困難,而不會覺得自己被迫上鋼琴課。那是不愉快的,如果發生這個情況,孩子將不會開心,之後,如果他們覺得是被迫的,幾年後,他們也可能會放棄。也有些孩子起初覺得很無聊,但數年後(三、四年),他們發現了一定的吸引力。他們找到快樂和成就感。這也是取決於父母如何將期望傳遞給自己的孩子。
作為學院新任院長,你會說面臨主要的挑戰是甚麼?
確實有很多。財務方面、人力資源和空間方面的挑戰。如你所見,學院只有少於十個教室,但有近200位學生,而空間亦非常有限。幸運的是,我們將有一棟新的教學大樓,位於舊的利瑪竇中學和南灣湖附近。該建築物正在修葺中。它是一棟歷史悠久的建築,我們必須申請大規模的更改用途,以致可以轉變為一所音樂學校。同時,我們必須還原和保留該歷史建築中既有的部分。它涉及到許多的配備,例如隔音系統和其他一些東西,這一切都需要花錢。裝修過程確實非常昂貴。因此,在財務上,我們確實面對一些挑戰。當然,我們期望為新校舍和學院籌集任何形式的捐款,但這只是財政的部分。即使現在的校舍,我們也遇到一些財務問題。由於疫情,我們必須聘請清潔公司,每天來清潔我們目前的地方。這是我們每個月必須承擔的額外支出。另一方面,也存在人力資源的問題。除我以外,我們只有兩位職員照顧200位學生和14位老師,與父母聯絡及處理各項的工作。我並非不願意聘請新職員,而是由於空間和經濟上的限制,我們無法承擔聘請員工,因為我們沒有足夠的辦公空間。但是,我希望當新校舍啟用時,我們的顧慮能有所改善。
新校舍的項目甚麼時候完成,甚麼時候能夠啟用?
因疫情關係,推遲了工程進度,我們預計翻新工程於今年年底——即12月——完成。我希望不要出現其他的突發狀況,因為我們需要的許多材料都是從歐洲進口,所以,我不希望面對可能影響施工時間的新一波疫情爆發。我們預計將在明年9月搬遷。
【註】中國古典文學上有「文以載道」成語,與本院的「以樂載道」有異曲同工之處。此處的「道」有多層意思:天主的話語(約1:1)、傳道,以及中國人常說的「道」,即人生哲理、萬物之根本。「以德惟馨」,則是對美善及仁德之追求。《尚書.君陳》:「至治馨香,感於神明。黍稷非馨,明德惟馨」,表示真正能發出馨香之氣的是美德。學院期望的音樂學子,不僅有出色的音樂造詣,也培育出良好的品德,德藝並存。(取自聖庇護十世音樂學院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