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新聞網訊)波蘭主教團上週五(2月28日)——四旬期首星期五——舉行為侵犯未成年人罪行祈禱和懺悔日。這項創舉是回應教宗的邀請,他鼓勵天主子民的整個團體祈禱和守齋,以喚醒自己的良知。
Day: March 6, 2020
跟隨聖人的足跡,走進了印度 感恩給我遇上…….
文 : 郭鼎 今年1月28日至2月6日,短短十天印度朝聖的旅程,彷彿一眨眼就過去了,但腦海裏仍留下不少難忘的畫面,回到澳門的這段日子仍是泛起那份感恩及感動的情緒。
梵蒂岡宗座檔案舘有關庇護十二世的文件 正式對外開放
(梵蒂岡新聞網訊)教宗方濟各去年3月4日決定開放梵蒂岡宗座檔案館與庇護十二世有關檔案區。藉着這項決定,全球的研究人員可以查詢這位教宗在位期間直到於1958年10月9日在岡道爾夫堡去世為止的檔案文件。
【聖言心語】四旬期第二主日(甲)
文:林文森神父 耶穌會士 瑪竇 17: 1–9 在今天的福音中,耶穌帶着伯多祿、雅各伯和若望獨自到一座高山上,由此可見他們三位在十二宗徒中的重要性。在這三位宗徒的見證下,耶穌在他們面前突然轉變容貌:祂的面容發光有如太陽,祂的衣服潔白如光。忽然間,梅瑟和厄里亞也出現在他們中間與耶穌說話。他們兩位的出現,代表了舊約的兩大傳統:梅瑟代表天主的法律,而厄里亞則代表偉大的先知。他們和耶穌同時在一起,就表示他們能為耶穌的所作所為背書,因為耶穌不僅延續了他們所建立的猶太傳統,更將成為猶太傳統的一部份。伯多祿以他一貫衝動的語氣,建議為耶穌、梅瑟和厄里亞搭三個帳篷,使他們可以繼續留在山上。我們都希望美好的事物能夠一直保持下去,但不幸的是,生命不能只停留在美好的事物上面,我們必須繼續前進。如同我們在電影院欣賞電影時,我們不能喊「卡」,生命會不斷地向前邁進。對耶穌的門徒來說也是如此,美好的時光總會消失。要追隨耶穌基督的腳步,就要和祂一起從山上下來,勇於接納生命中的一切。
【聖言啟航】滿懷信心 聽從祂
文:梁展熙 甲年四旬期第二主日 禮儀年三年循環的四旬期第二主日,主題同一:耶穌顯聖容。中文也許意思譯得不夠傳神。外文作「transfiguration」,是整個容貌甚至外觀改變的意思,也算是俗語說「成個人變咗、唔同咗」的類近意思。這並不是說從一個人變成了另一個人,而是同一個人卻變得與以往不一樣。
【速食神學】(70)基督徒必須相信那些奇蹟(否則他她不是基督徒)?
文:文祖賢神父 譯:吳志濠 「因為我捨掉我的性命,為再取回它來……誰也不能奪去我的性命,而是我甘心情願捨掉它」(若10:17-18)。耶穌基督,真天主真人,那一刻祂願意接受死亡,並按自己的願意獻出生命。而且,當祂願意時,祂會取回祂的生命。 《天主教教理》第650點說:「教父們是從基督的天主性位格去看復活,這位格跟祂那因死亡而分離的靈魂和肉身仍結合在一起:『由於天主性體的單一性——它存在於人的兩個部分,這些部分又重新結合起來。這樣,死亡是因人組合部分的分離而產生,而復活則是因兩個分離部分的結合而完成』」【聖額我略里留斯(St Gregory of Nyssa), 「In Christi resurrecti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