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為喚起社會對智障雙老家庭的關注與支持,智耆之友協進會於5月25日舉行《豐靭人生不斷線》研討會。邀請本澳相關政府部門、復康團體、關注智障雙老家庭的團體及個人近四百人出席。
阮美芬修女 在孝女會的日子,除了靜態的聖堂內部服務外,還有多姿多采的活動和服務呢!我在60年代領洗,當時香港有很多從國內來的新移民,大多數是勞工階層,生活清貧,而聖老楞佐堂的所在地,正是勞苦大眾聚居的李鄭屋村。居民當下的需要,是能有溫飽的生活,堂區於是除了福傳活動外,便是實踐愛德行動。本堂神父聯絡上了富足的地方的人仕,請他們慷慨捐輸物資。於是有心人仕不斷向堂區提供日常生活所需品: 由吃的麵粉、生油到穿的不同季節、不同式樣的衣服、鞋襪等,源源不絕而來。捐贈的物資由堂區福利會接收後,分發的工作當然落在年青力壯、又兼備耐力、愛心的孝女會成員身上。
文:Fausto Gomez OP譯:何紹玲 面對嚴重的或慢性的或有可能令人喪失勞動力的疾病患者,應讓他們自由地和負責任地決定簽署一份個人預設醫療指示。 一份「預設醫療指示」,亦可稱為「生前預囑」、或「事前遺囑」、或「預設醫療照顧指示」;通常被描述為一份「已簽署、已見證或公證的文件」,病者如已處於末期、且無法作出任何醫療指示或決定時,便可憑這一紙文件,行使病人先前的指示,又如果病人已處於彌留之際,無法為自己健康護理做出決定時,則應停止或撤銷一切維持生命的治療」(William May)。其實,有不少醫院會為病人提供一份「生前意願」表格,病人可以藉自己意願填寫並簽署。同樣,天主教會的一些地區主教團也建議一些與「事前遺囑或聲明」相若的文件,這些聲明通常要求醫生移除或放棄開始一些過於積極的治療,改提供姑息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