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新聞網訊)普世教會上主日(2日)慶祝獻耶穌於聖殿日,同時慶祝第24屆奉獻生活日。教宗方濟各於節日前夕(上週六)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彌撒聖祭,在講道中省思本慶日的福音内容(參閲路2:22-32),特別聚焦於西默盎讚美天主的一句話「我親眼看見了你的救援」(參閲2:30),以此剖析獻身生活的意義。
教宗首先表示,「我親眼看見了你的救援」這句話是出自西默盎之口。福音介紹西默盎是一位「正義虔誠」(參閲2:25)的普通人,他受聖神的啟示認出新生弱小的嬰孩耶穌是救世主,看到了比生命更寶貴的恩典(參閲詠63:4)。
教宗隨後轉向在場度奉獻生活的眾人說:「你們也看到了比世上一切事物更為寶貴的珍寶,為此,你們捨棄了寶貴的東西,諸如:財富,建立家庭等。你們為甚麼這樣做?是因為你們愛上了耶穌,在祂内看到了一切,被祂的目光所吸引。獻身生活就是這樣的願景,看到生命中的重要價值,並展開雙臂擁抱天主的恩典,如同西默盎所作的那樣。一切都是禮物,是恩典。奉獻生活不是因我們的功德,而是我們從天主那領受的愛的恩典。」
教宗接着說:「我們每天在夜禱中重複『我親眼看見了你的救援』。我們這樣說『上主,我的救援來自於祢,我不是雙手空空而是充滿祢的恩典』來結束我們的一天。懂得認識恩典是奉獻生活的開始。回顧過去,重溫我們的歷史,看到天主忠信的恩典,不僅在我們人生中美好的時刻,也在我們的脆弱和痛苦中。魔鬼會在我們艱難的時刻毫不停手地誘惑我們說,『許多年來,你沒有進步,你沒有實現你本應能做到的……』。我們看到這在某種程度是正確的,我們回到使我們困惑的思想和意識中,冒著失去方向的危險。即使我們在艱難中,天主始終不渝地愛我們並把祂賜予我們。當我們注目於祂,我們便會敞開心懷獲得祂的寬恕,使我們得到更新。我們今天反躬自問:我的目光是投向天主還是我自己?在任何事上懂得看到天主恩典的人,就會發現擺脫不信任和世俗眼光的解藥。」
教宗隨後講到奉獻生活中的誘惑,即擁有世俗的眼光,不再視天主的恩典為生命的中心而去尋求其它的事物來替代。當奉獻生活不再以天主的恩典為主軸時,就會以自我為中心,就會失去動力、鬆懈及停滯不前。結果是,不再會看到天主,而只看到這個世界和它的紛擾,心靈麻木。因此,奉獻生活者就會變得墨守成規和市儈,同時内心的憂鬱和氣餒與日俱增。教宗警誡說:「這就是世俗目光所導致的。」
為了正確看待奉獻生活,教宗提醒在場的男女修道人,向天主祈求如同西默盎一樣,能夠懂得辨認天主的恩典。福音中重復三次表達出西默盎與聖神的親密關係:聖神降臨在他身上、啓發並感動他(參閲25-27)。教宗解釋道:「如果我們存留在天主堅實的愛中,就能看到奉獻生活之美,神貧願『使人獲得最大的自由』,貞潔願是『不佔有的愛人之道』,服從願是『以耶穌的方式』戰勝混亂無序。」
教宗繼續說:「西默盎看到這位弱小謙卑的耶穌是來服侍而不是被服侍,並自稱為僕人。注目看耶穌的人學習到生活就是為了服務。他們不等別人開始,而是主動尋找近人。」在奉獻生活中,近人在哪裡呢?教宗解釋說:「首先在我們的團體中,我們要向天主祈求恩典讓我們在兄弟姐妹中找到耶穌。愛德就在此付諸實踐:在你生活的地方,以弟兄姐妹們貧窮的方式接納他們。」
度奉獻生活的男女修道人生活就是為效法耶穌,蒙召把同樣的目光,即憐憫的目光帶到這個世界;不是指責,而是鼓勵、釋放和撫慰的目光。
教宗最後講道,奉獻生活者也要懂得懷抱希望。環顧週遭,很容易讓我們失去希望:許多事情不成功,聖召減少……世俗目光誘惑的威脅等。教宗鼓勵道:「讓我們看福音中的西默盎和亞納,他們年邁而孤獨,但並沒有失去希望,因為他們與主往來。亞納從不離開聖殿,以齋戒和祈禱晝夜事奉天主(參閲路二37)。看,這就是秘訣:從不遠離希望之源的上主。」教宗警告說:「如果我們每天不仰望敬拜上主,我們就會變成瞎眼的人。」
教宗結束講道前,邀請眾人說:「讓我們感謝天主賜予我們奉獻生活的恩典,祈求祂賜予我們新的目光,好能懂得辨識恩典、懂得去尋找近人、懂得懷抱希望,也讓我們的眼睛看到天主的救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