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為推動老師及職工們在校園生活中,履行耶穌會未來十年的四個「普世性使徒優先」中的「與弱小者同行」和「陪伴青年創建未來」,耶穌會兩屬校利瑪竇中學與海星中學教職員工逾三百人日前於2019年11月9日(星期六)上午,聚首於利瑪竇中學禮堂參與耶穌會為澳門屬校舉辦之「保護弱小和易受傷害成年人」聯合講座,主題為「教師應對校園欺凌之角色及復和技巧」,邀請了著名的黃成榮博士進行分享。
黃博士為現任香港城市大學社會及行為科學系教授及人文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早年於香港修讀社會工作專業,後赴英國深造,獲約克大學社會政策碩士及布理斯托大學哲學博士(社會工作及犯罪學),專長犯罪學、青少年研究、親子教育、調解學及復和司法等。黃教授亦擔任多項義務顧問及公職,包括曾任香港禁毒常務委員會委員及香港警察學院顧問、現任香港青少年犯罪學會會長、復和綜合服務中心董事等。黃教授是一名受歡迎的講者,經常到海外學術機構作主講嘉賓,地點包括英國、美國、加拿大、澳洲、荷蘭、北愛爾蘭、挪威、新加坡、馬來西亞、北京及南京等地,更獲香港城市大學頒發傑出教學獎。近年來,除了撰寫文章於英美國際學術期刊外,他近年的著書包括《青少年價值觀及違規行為探索》、《學童欺凌研究及對策》、《平息風暴:復和調解的理念及實務》、《犯罪學解密》等。
為了讓參與者了解何謂校園欺凌,在分享會舉行前的兩天,參與者須預先於網上觀看由籌備小組凖備的短片及填寫網上問卷,以表達觀賞後之感覺和想法。而當天分享會首先由利瑪竇中學牧民統籌廖穎嘉老師引領全體以若望福音8:1-11《憐憫淫婦》作反思和祈禱拉開序幕。在該校張慧玲校長為參與者進行簡單回顧後,廖老師便分享部份參與者於問卷中的回饋,接着便是由黃博士作主題分享。黃博士首先以一句電視劇中的流行語「誰大,誰惡,誰正確!」來描述現今社會上的欺凌風氣,他再加上一句「最弱,最小,最坎坷!」來形容被欺凌者的狀況作引子。接著便向參與者簡單介紹欺凌的成因丶定義、案例和處理方法,惟有放下和寛恕是最理想的解決方法,來修補已破裂的關係。他更指出復和會議的重要性,強調必須以愛心引導欺凌者自願承認和承擔責任,同時也要教導被欺凌者學會寬恕和包容,並以中立的角度來促進共識,解決人際關係上的衝突或不愉快事件。此外,他也介紹了網絡欺凌的現況及遠離網絡欺凌之方法,現場氣氛熾熱,笑聲不絕。最後分享會在利瑪竇中學校牧陳俊為神父作總結,及帶領全體進行意識省察後圓滿結束。
暴力只會衍生更大的暴力,惟有透過調解與復和才是出路。辦學實體耶穌會期望兩校教職員工皆能上下一心,秉承耶穌會「普世性使徒優先」的精神,以「誰助,誰愛,誰平安!」的態度待人,為這紛擾的世代帶來友愛丶和平與希望,成為學生們的良師益友,以平安和喜樂為天主的慈愛作見證,活出人受造的價值和使命,彰顯主愛,愈顯主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