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敬之
婚姻及家庭治療師及認可督導
的確,直到主再來,你們每次吃這餅,喝這杯,你們就是宣告主的死亡。(格林多前書11:26)
感恩(聖體)聖事是「整個基督徒生活的泉源與高峰」, 也是至聖聖事。藉著餅酒,基督轉變成為基督的體血,整個地、真正地、真實地且實體地臨在這聖事裡(《天主教教理》1324、1330、1374及1375)。
這端信理是我們信仰的核心,為一般人來說相當抽象而且難以置信,何況小孩子?天主聖父派遣祂的聖神,降臨到普通不過的麵餅和葡萄酒之上,使它們成為基督的聖體聖血。難怪主祭或執事在恭誦建立聖體聖血的敘述後,隆重地高呼:「信德的奧跡。」
前任教宗本篤十六世指出:神父、父母及傳道員,須以熱情而冷靜的態度,為孩子準備初領聖體。因為,這是孩子第一次個人與基督相會的時刻,這經驗會在他們中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
大女兒八歲初領聖體。為準備這重要日子的來臨,主日學導師花了一年的時間教導她和同齡的孩子有關聖體聖血聖事的道理。此外,太太同、三個孩子和我一同為感恩祭準備麵餅,讓他們對這聖事有實在的親身經驗。
一個週末下午,我們帶同三名孩子買備麵粉和製造麵餅的工具回家。祈禱後,開始工作。我們告訴孩子麵餅明天會呈上祭台,透過教會的祈禱和向上主的呼求,天主會把它們祝成為基督的聖體。
孩子那會有耐性聽我訓話,早已急不及待把清水倒到麵粉裡,爭著用小手抓出水汪汪的麵粉,用各自的方法搓、搥、壓、捲;更創造出不同的形狀;隨着嘻嘻哈哈的歡笑聲,麵粉沾到檯上、地下、衣服和臉上去。
幾經辛苦折騰,首批「麵粉餅」送入焗爐烘焙。孩子們心急如焚,圍在小小的焗爐前苦心等候。一如所料,這批麵餅不適合禮儀之用。一聽我這判決,孩子歡喜若狂,爭先恐後地把他們的心血作品吞掉了,一塊不留,碎塊也不放過。沒有加入任何調味品的麵餅,在他們看來卻美味無比。
不知道經過多少次的失敗和嘗試,孩子在過程或因氣餒或因沉悶都曾抱怨、投訴甚至退出工作。但每當見到我和太太不斷嘗試,製成品一次比一次進步,孩子們最後都歸隊了,一同製成了所需的麵餅。
當神父在翌日的感恩祭中舉揚孩子們所造的麵餅,他們都雀躍不已。
我們一家從此為家庭感恩祭準備麵餅好一段日子。孩子對聖體聖血聖事也日漸熟識,在準備過程中也問及許多有關聖體聖血的問題,我和太太也一一解答和向他們講及這聖事的意義。
我想,由初領聖體的孩子親手造當天感恩祭的麵餅,是非常有意義的安排。不過,家長需要預留足夠的時間、材料、替換衣服、清潔用品和愛心,好讓孩子經歷歡樂、挫敗、失落、離開、回頭、堅持、盼望、合作、感恩和分享等過程。還有,家長和導師們必須有心理準備和在胃部留有空間,可以的話最好守齋,好能消化孩的作品,一塊不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