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本地 Local

澳門花地瑪聖母堂- 2019韓國朝聖之旅

文:一位參加者

本年8月7日由花地瑪聖母堂組織、並得澳門天主教朝聖服務協會協辦,何知行神父帶領著25位教友,開始為期5天的韓國首爾朝聖之旅。由於第一天到達首爾已是晚上,所以正式的朝聖活動就在第二天早上南陽聖母聖地開始。

第二天

南陽聖母聖地(水源教區)是韓國初期的教友村,現今是南韓唯一的聖母聖地。在1866年時,有不少教友在這裡殉道,所以成為韓國殉道聖地。聖地的特色就是在聖地中間有座玫瑰聖母花園,兩旁有著如念珠形的石雕,瀰漫著祈禱氣氛;我們也就一邊散步,一邊誦念玫瑰經。同時我們也在大型耶穌石像前舉行了第一台露天彌撒,藍天白雲、綠葉婆娑、微風輕送,這一刻真是我們與主耶穌基督最親密的交心時刻。午飯後我們也順路參觀位於京畿道上的【光明洞窟】,它前身是一座礦場,最初由日本人設立,當時朝鮮正經歷日治時期,百姓被迫在狹窄、昏暗且危險的礦洞裡工作,飽受剝削。為了保留當年礦工的汗水和村民們的生活,原先關閉的礦山在2011年以光明市文化遺產和歷史空間之姿態重新敞開大門,並於2015年4月4日以洞窟主題樂園的面貌對外開放。其中包括各式各樣的旅遊主題[風之路]、[光之空間]、[水世界]、[黃金牆]、近代歷史館和結合聲光表演的雷射秀。因時間安排我們只能參觀了部分景點;而最難忘的是光明洞窟內全年保持攝氏12度,讓大家享受了1小時天然冷氣。

接著大家就乘車往安城美里川聖地(水源教區)。美里川得名的原因是過去有許多信徒為躲避辛酉迫害(1801年)與己亥迫害(1839年)而躲藏於此形成的教友村;每逢晚上,家家戶戶點燈、好似銀河般燈火通明而得名。此地有三座墳墓,分別是韓國第一位殉道聖人金大建神父、其母親以及朝鮮教區第三任主教高主教。聖地範圍很大和環境十分開揚,除三座墳墓外,還有一間屬於水源教區的美里川教堂、紀念殉道者的聖心聖堂、避靜室和修道院,整體上有著淡淡的歐洲特色。

第三天

早上我們乘車往松山聖地(大田教區)。松山聖地就是聖金大建神父的出生地,他生於1821年8月21日,原來他於1836年來過澳門攻讀神學,1845年於上海被祝聖晉鐸,返朝鮮後不足一年,即1846年9月16日便被政府逮捕,在沙南基斬首殉道,死時只有25歲,並於1984年5月6日被教廷冊封為聖人。

這裡有許多高聳的松林,而松林的最高處立著聖金大建神父的銅像,銅像後的白塔呈聖母狀,回望著信徒們。這裡除了感受聖人的殉道事蹟,最有感觸地方就是松山聖地之苦路段,當中十四處耶穌背負十字架苦路雕像,使我反思自問:其實我日常背負的所謂十字架,與衪的相比,真是天淵之別;祂因愛世人而犧牲了生命,而我又會為愛我的人做過什麼呢?

午飯後我們就前往舟輪朝聖地(原州教區),它是位於堤川與原州間的國道旁,因地形像船隻的底部,韓國人稱之為[舟輪]。這裡有著豐富的信仰遺產,包括韓國初期的神學院,第二位韓國神父崔良業的墳墓及一位教友黃嗣永所寫的一封書信,這信詳細描述了當時受迫害的情況及他自己的經歷。這裡是最初韓國天主教徒們為了躲避迫害的藏身之所,當時他們日常在這裡烤製花餅和甕器來維持生計,堅持著自己的信仰。當天下午我們也在這兒的小聖堂舉行了當天的彌撒。

第四天

當天第一處行程是我盼望多時的切頭山殉教聖地(首爾教區):朝鮮時代這地方原被稱為龍頭山,因經歷了一段非常慘烈的殉道事跡而得名。1866年2月法國軍艦假借朝鮮鎮壓天主教為由駛入漢江,一路進入楊花鎮與西江。當時政府首長大元君對此侵略憤怒不堪,遂下令在龍頭山把一萬餘名的天主教徒斬頭(史稱丙寅迫害),其目的是對西洋軍作以警告,因此後來這裡就改稱為切頭山。

聖地的建築融合了殉道精神與韓國本土性的意象,斗笠形的屋頂以及向下延伸的屋簷與自然景色相呼應;扇骨形的室內設計則有天主聖言遠播、成為世界之光的深遠意涵。切頭山聖地面積甚廣,包括有韓國天主教會相關史料與文物的遺物展示館,以及供奉28位殉教者遺骸的殉道者博物館、刑具體驗館、丙寅迫害一百週年紀念聖堂,還建有戶外展示館、包括:殉道者紀念雕像、殉道者紀念塔、聖母像、戶外祭台、聖金大建神父像、聖若望保祿二世教宗像等等。切頭山殉教聖地是先人用信仰與生命,見證了韓國天主教會的殉教精神,是意義不凡的聖地。當天我們也在這裡舉行了紀念殉道聖老楞佐執事的紀念彌撒,這一刻向熱愛天主、跟隨耶穌基督、傳揚福音而捨生的聖人祈禱,特別另有一番意義。

當天下午我們去了沙南基聖地(首爾教區): 沙南基位於首爾外漢江邊,朝鮮初期士兵們用來作為練武場,和作為重刑犯處刑的場所。從1801年的辛酉迫害開始,1839年的己亥迫害、1846年的丙午迫害、1866年丙寅迫害等迫壓天主教的事件發生時,有許多的天主教信徒都在這裡被處刑。其中包括第一位來韓的中國神父周文謨(1801年),法國巴黎外方傳教會的三位聖職人員,包括羅伯多祿神父、鄭雅各伯神父和范世亨主教(1839年),朝鮮第一位神父聖金大建(安德烈 1846年),及六位法國神父和教友(1866年)也在這裡殉道。1987年韓國殉教福者聖職修會在這聖地建立了今天的大殿,這11位聖職人員與許多信徒的遺骸被恭奉在小聖堂祭臺內。所以今日常常有著無數教友特地到這聖地來朝聖。                                                                                                                                                                                                                                                             第五天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間又來到旅程的最後一日。早上我們先去首爾明洞主教堂(首爾教區主教座堂)參與當地主日的英語彌撒。明洞聖堂位於首爾市中心明洞區,是韓國天主教會誕生地,也是韓國天主敎會的中心和象徵。教堂外觀是哥德式建築風格,與此相反,教堂內部以拱形走廊、彩繪玻璃窗門等設計,發揮了空間華麗之美。最特別是位於大教堂主祭台下面的地下聖堂,作為彌撒與供奉聖骸的場所。在教堂建造初期有九座祭台的,但現只剩下兩座;同時目前共計有9位聖人與殉道者的遺骸被供奉於這地下聖堂內。除了這兩座聖堂外,近教堂入口處還設立了露德聖母山洞,是盧基南大主教於1960年為韓國的和平祈禱而設立的。還有大聖堂後面的花園裡,有一座無染原罪始胎聖母像,也是明洞大教堂的主保聖人。大家在這美麗、莊嚴的主教座堂前拍照留念後,就開始旅程的唯一自由和購物時段。晚上乘機返回香港,再經港珠澳大橋返回我們的家 – 澳門。

這次朝聖旅程是一次充滿恩典和感動的經歷,正如分享時,部分團員表示今次朝聖較以往朝聖有所不同,因這幾天裡我們走進了殉道者的心,跟隨殉道者血的足跡,學習殉道者的決志來跟隨耶穌,希望藉今次體驗可從中改變我們的生活態度;我們未必能作出血的犧牲,也可多做為愛犧牲的行為。正如途中有一位團友因不小心弄傷了腳跟,另一位姊妹放棄在明洞購物的機會來陪同該團友往當地醫療中心醫治病患,這就是愛的犧牲。

今次朝聖旅程能得以順利完成,有賴澳門天主教朝聖服務協會精心的安排和李太深入淺出的講解;更多謝在何神父的引領下,我們學識了以團體和個人祈禱的精神,克服了外在環境的憂慮,使因香港乘搭航班的困擾得以解決。此次旅程,大家不僅開闊了視野,心靈也被主深深地觸摸。藉著天主奇妙的安排,讓我們踏上祈禱和信德之路,因為天主是全能的,只有祂才可以領我們走出死蔭的幽谷,亞孟。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