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由來自香港的TOUCH團體舉辦的「Joyful Feast 2019聖體大會暨青年節」本月19至21日(週五至日)首度於澳門聖若瑟大學舉行,今年的主題為「主,叫我看見。」(路18:41),由歐美請來兩位頗有教導神恩、經常於各國帶領青年避靜的神父主講。這個每年一度的盛事均吸引約500人參與,近年參加人數亦有所增加,創立TOUCH之一的陸尚民接受《號角報》訪問,分享這個團體的目標與方向。
TOUCH其實是一個怎麼樣的團體?
TOUCH是信徒自發的一個公教信徒善會,是一個以聖體靈修為中心的青年團體,當初成立時沒有想過這些細節,是完全沒有想過今天的路向會是這樣。我們起初在2002年於香港創立TOUCH這個團體,一開始是以一個佈道會的形式,但在天主上智的安排下,在祈禱中告訴我們這不是該團體的道路,經過一段時間的辨別和尋找,發現原來「聖體靈修」是天主給予我們的使命;最終在2006年開始改變方向為「聖體靈修」、宣傳以聖體為中心的文化。我們在轉型的過程中反省,發現其實我們經常喜愛做好多工作、說很多話,但如果我們沒有與耶穌之間的關係,說任何話、作任何事都是徒然。
TOUCH至今有三個靈修支柱:聖體、聖母、聖神。聖體作為耶穌基督的真實臨在妳所當然是我們信仰的中心,而聖母作為聖體之母,總能帶領我們到耶穌那裡去;而聖神也很重要,因為聖經說如果沒有聖神,我們不能稱天父為父,亦看不到聖體內的聖子耶穌了。
但在每一台彌撒聖祭中,耶穌基督也是親自臨在……
參加彌撒是首要的,但沉澱需要時間,如要將彌撒聖祭所得到的東西沉澱下來的話,朝拜聖體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因為沒有方法比跟耶穌面對面來得更直接,好能建立我們與耶穌基督的這份個人關係。要傳教、去幫助教友就是幫助他們與耶穌建立這個關係,而最好的方法就是透過朝拜聖體,因為聖體就是耶穌,把教友帶到耶穌面前就是最實在幫助他們的方式。改變人靈是耶穌基督的工作,是天主聖神的工作。要小心別掉進魔鬼的陷阱,以為單靠自身的力量便可當救世主使人皈依。
在你眼中,何謂以聖體為中心?為何這個概念如此重要?
以聖體為中心,即是以耶穌基督為中心。如果我相信耶穌真的存留在聖體裡的話,我我不會不把聖體放在中心,正如《天主教教理》第1324條中所說:「感恩(聖體)聖事——教會生活的泉源與高峰」。如果我們不視耶穌聖體為中心、不重視聖體的話,那我們信仰的基礎亦存疑,我們亦不相信那個就是耶穌的聖體。我們所相信的,就是真人、真天主臨在於聖體當中,若耶穌是我們的主、我們的一切的話,我們會便把聖體放在我們生命、我們所有活動的中心,所以這個活動就是要指向耶穌基督。所以如果聖體聖事不是我們的中心,不是我們生活中的泉源與高峰,那就是我們最基本的信仰出現了嚴重的問題。因為如果你確信聖體就是耶穌:你的天主,你不會不把聖體放在你生命的中心。
是甚麼推動你去創立一個如此大規模的團體呢?
成立當初我們根本沒有想過要做這些活動,其實當時只是幾位青年有團火想服務教會,於是便籌劃做一些事。當時與香港教區合作做些佈道會,也頗成功的、效果很好的,每個人都很開心;但開心過後,覺得有點不妥。我回家細想,我們花了許多金錢、很多精神去做一些事情,但若參加者突然全部意外身亡,究竟有沒有人能因為那活動而歸依悔改、到達天國呢?我答不出這個問題,證明我們的工作目標錯了。人靈不得救,一切也是枉然。一個活動最重要的,是讓參加者的生命有所轉變,轉變過後有皈依,那他才能得救。所以感謝天主讓我們看見這方向,並派遣很多人和事在身邊告訴我們要改變,我們放下手上所有計劃,去一趟朝聖,去尋找天主想我們踏上的道路。我們放下所有計劃,並用了大約兩年的時間作避靜和朝聖,不斷的祈禱和辨別;我發覺到初期成立團體的這些青年中,都有各自以及相似的神恩,透過這些神恩,我們得出這個「以聖體為中心作靈修」的結論,並把它推動到青年人當中。
很多人會覺得「青年不喜歡長時間祈禱,因為覺得沉悶、不夠吸引」,對此你有甚麼看法呢?
剛好相反。生活壓力越大,人們的心靈便越空虛。今時今日的年輕人他們比任何一代的年輕人也有更大的靈性需求。而信仰能夠給予他們的就是那份平安和喜樂,這是世界不能滿足他們的。
不過要令他們感受得到這種超性經驗,是需要循序漸進的。其實青年人並不是不喜歡祈禱和朝拜聖體,亦不是朝拜聖體不夠吸引,而是我們用錯了方式,要他們未學行先學走。所以重點不是不做,而是要用心鑽研怎樣做才可以「到肉」、可以一針見血的令他們感受到天主的臨在,過程中需要幫助他們,可以透過聖言、貼身的生活默想、歌詠、甚至燈光來帶動氣氛,幫他們一把,慢慢帶領他們享受默觀祈禱。
TOUCH可解作「觸碰」或「感動」,你們創立命名時的構思是甚麼呢?
最初是我們與天主聖三的一個互動,概念來自「touch and be touched」,就是要首先接觸耶穌,然後會被耶穌所觸動。就如福音中那名患血漏病的女人,要首先懷有信德去觸摸耶穌的衣邊,心想「只要我一摸他的衣服,我就會好了」,這樣必能被耶穌所觸碰。我們就是要先踏出接觸天主的第一步,然後給耶穌、給天主一個機會去觸碰我們。
那「Joyful Feast 聖體大會暨青年節」的構思是從何而來的呢?
「Joyful Feast 聖體大會暨青年節」這個概念與TOUCH團體的概念一樣,全部不是來自我個人的,我只是其中一件工具去創立出來。當時聖母在祈禱中啟發了我,要求我開始這項工作。當初資源缺乏,積蓄也不多,但為了耶穌、為了聖母,義工們都願意把我們所有的貢獻出來。不過對於小信德的我們,每一步也是提心吊膽的。正因如此,我們便見證了天主五餅二魚的大能,如何能點石成金,而結出豐盛的果實。說真的,這十年真是奇蹟處處,上主的作為真是奇妙莫測。
「Joyful Feast」青年節的主要目的,是希望製造一個充滿濃厚宗教氣氛的生活營,令青年能夠皈依。青年節有四大支柱,分別是:一、朝拜聖體;二、敬禮聖母;三、告解及皈依;四、獻身召叫。
一、朝拜聖體:只是把每位青年帶到耶穌跟前,耶穌便會按祂的旨意工作。所以營期內我們也會安排恆久朝拜聖體,並要求參加者輪流徹夜朝拜聖體。出乎意料,我們收到很多參加青年的反饋,深深觸動他們的並不是唱歌、跳舞或專題講座,而是徹夜朝拜聖體,因為他們感受到天主確實透過聖體的臨在與他們交談。
二、敬禮聖母:聖母是我們的母親,也是我們籌備小組的主席,因為她必能帶領我們到聖體、她的聖子那裡。所以,我們會按她的要求,作各種聖母敬禮(如出遊、誦念玫瑰經等),也要按她在花地瑪顯現時多作補贖的呼籲,由義工們事前連續九天以麵包、清水守齋祈禱,不是為活動的成功,而是為參加者的皈依而奉獻此克己。此外,我們也會發信邀請隱修士實時為參加者的皈依祈禱。只有祈禱,才能使我們結果。
三、告解及皈依:要與基督有真正的接觸,才會轉化、皈依,而只有透過告解認罪,才能夠真正的皈依。透過講座中有關罪惡等教導,並帶領他們反省後,我們會安排一個下午的告解時段,屆時邀請十多位神父到來為每位參加者妥辦告解。
四、獻身召叫:愛是沒有保留的,所以一定要愛得徹底。我們一定要挑戰青年人的自我,激起他們對聖召開放。他們不會馬上發現自己有否獻身聖召,但回應聖召的首步是要向天主旨意完全開放,獻身也好、結婚也好,對天主開放是基於對天主的愛和信德。
Joyful Feast今年第一次在澳門舉行,作為創辦人之一的你有甚麼期望?
多謝李主教及教區的支持及不少教友的協助,讓Joyful Feast能首次於澳門舉行。正如李主教去年於澳門教區推行「恆朝運動」,我們十分希望能把「聖體的文化」分享給澳門教友,能燃點大家對聖體的愛,亦帶動中港澳及各國青年互相交流,大家一起更敬禮聖體,在聖體內建立友誼、一起成聖。畢竟我們每個青年也是被耶穌聖體的大愛碰觸過,一旦被主觸碰了,心內的喜悅便驅使我們不能不向他人廣傳這福音。希望能在 Joyful Feast 見到年輕或心境年輕的你。願至聖聖體也碰觸並祝福你。
報名及詳情:touchcommunity.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