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新聞網訊)由於以色列的轟炸,加沙希臘東正教聖波斐利聖堂建築群的一部分倒塌,導致18名基督徒死亡。他們的葬禮於日前舉行,參禮的人中也有瑪利亞(Maria del Pilar Llerena Vargas)修女。她見證說,「看到孩子們向自己的父母告別令人非常難過和痛苦,可是看到父母親向他們的子女告別更是令人傷心難過。這是一個很難抹去的畫面」。
文:陳思穎、梁敬之 前言 教宗方濟各於2016年的復活節後,頒布了一份以家庭為主題的宗座勸諭《愛的喜樂》,這份勸諭是2014年及2015年兩屆以家庭為主題的世界主教會議的結晶品。總結兩屆世界主教會議的探討成果,教宗撰寫《愛的喜樂》勸諭,在聖言的光照下,羅列了在各種文化和環境下的家庭所面對的實況和挑戰;除了重申及再次肯定家庭在啟示和教會訓導中的特質和價值外,更特別強調婚姻中的愛及其果實。按時代的需求,並參照世界主教會議中的研究成果,勸諭提出一系列的牧民建議,為使家庭的和教會能相輔成長。 個人、婚姻及家庭的成長歷程有不同的階段,責任及挑戰。因此,「愛」的內涵雖然恆久不變,但在不同的情境和人生階段,「愛」的呈現方式會有所不同。所以,「愛」是需要學習和準備,正如天主也為愛衪的人有所準備(格前2:9)(1)。教宗在《愛的喜樂》勸諭指出,「學習去愛一個人」需要長時間的準備和培育,這個學習過程不會自動發生,也不可以透過一個在婚禮前舉辦的培育工作坊成就。為每對夫婦來說,婚前準備或培育早在他們出生時開始。他們在家庭裡接受的教育應該準備他們認識自己,使他們有能力作出充分和明確的承諾。(2)由此可見,一個人的「戀愛培育」、「婚前培育」及「婚姻培育」都是從小在家庭開始,終其一生不斷進行的培育過程,準備他/她成為一個職稱的男朋友/女朋友、丈夫/妻子、父親/母親。 兩位筆者主要參考《愛的喜樂》勸諭第三至第五章(3)及有關文獻,提議給慕道班導師、主日學導師及牧民工作者提供適當的培訓,讓他們掌握有關婚姻及家庭的基本認知和視野,好能在慕道班、主日學和深化教友信仰的過程中,及早和有效地引導主日學學生、慕道者、準備結婚的人士及教友,整合婚姻、家庭和信仰,為回應婚姻聖召和建立健康的家庭作出準備。
(梵蒂岡新聞網訊)宗徒傳下來的傳教使命「攸關每一個基督徒」,這意味着領受派遣去傳教,如同那些被耶穌派遣到各地福傳的使徒們那樣。教宗方濟各3月15日在週三公開接見的要理講授中如此解釋道。這是第七次以「福傳的熱情」為主題的公開接見要理講授,教宗當天闡述了在當今世界做傳教使徒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