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本地 Local

「放空 · 心靈.發現美」之旅

「在持續不止的噪音,無休止的分心和焦慮中,或當人在追求外貌,人又怎能聽到大自然愛的話語?……整體的生態學包括花時間與受造界修補寧靜和諧,反省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理想。」《願祢受讚頌》通諭225

公教中心發展辦公室培育組自2016年起策劃了不同類型的項目,深化教友信仰。是次於新春期間舉辦的「放空 · 心靈.發現美」之旅邀請了伍維烈修士、周煦卓小姐以「藝術靈修」方式帶領參加者體驗藝術、信仰和心靈成長的關係。

在兩位導師的引導下,參加者拋開了固有的想法,運用自身的資源,並與大自然中的風、火、水、土結合,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妙不可言的神聖空間。

十五位參加者各有其得著,有些發現大自然是友善的、智慧的、温柔的; 有些則在寧靜中留意到自己美善樂觀的一面;而愛好閱讀及寫作的參加者珍珠慷慨地分享個人所思所想……

三日兩夜的「放空 · 心靈.發現美」之旅由往港的旅程正式展開,噢不!應該是由往港澳碼頭開始,不知是否較平日早起的緣故,竟不小心上錯巴士(抑或是對自身的判斷力過分自信),發現後趕忙下車,走到反方向的巴士站,小心翼翼地確認巴士路線才敢上車,雖然狼狽但仍準時到達碼頭。

抵港後一行十三人轉乘地鐵往欣澳,這段路程很是擁擠,大家要互相照應才不致散失,我們較原定的時間晚了一點才到達欣澳,伍修士和兩位香港朋友已在等候著。

大伙兒再轉乘巴士往愉景灣,從那裡我們開始徒步走上位於山上的神樂院。修士預計這段腳路程需時四十分鐘,聽罷開始憂慮起來,早知就穿帶輕鬆點,出門之前塗的防曬乳液又該是時候補擦,卻來不及了,唯有照這樣走下去,幸好沿路有神父作伴,路程就變得輕鬆。走到最斜的一段路,為我來說非常吃力,原來暑假到以色列朝聖時鍛煉得來的體力已悄然溜走了。

 

與《太陽歌》對話

伍修士和導師周小姐透過聖方濟《太陽歌》【《造物讚》】裡面的五項大自然元素──太陽、月亮、風、水、火和大地,作為是次靈修與天主相遇的橋樑。

在太陽底下,伍修士著我們到大自然尋找天主的足跡,我又再次發現自己屬世的素質:我急忙沿路往上跑,渴望在時限內觀察最多的事物,結果發現讓自己有最深感受的,正是在門口附近的桉樹,然而最初我未有滿足,最終折回起點時,才明白這是最好的。

到小組活動時,兩位小妹妹帶著我與大自然對話,看著她們像是充滿聖神般靈動,連帶我也被感染得活潑起來,充滿創意──從矮樹、飛鷹、盛開的花兒,到花苞、舊木椅、沒有枝葉的樹幹,又跳到小島、池水、海洋,然後又游走到水,好玩非常。

 

旅程經歷是信仰的寫照

由旅程開始到現在所經歷的,不也像是自己的信仰旅程的寫照嗎?人經過年月以後,漸漸訓練出一套成熟理性的判斷能力,卻塵封了天主原來放在人身上的天真與靈動;人心又常被生活雜事佔據著,越受佔據也就越要往外抓,不停忙於抓住很多東西,惟對天主的聲音卻生了鈍感。

但天主一直等候著,幾時我們願意開放,必定能與主相遇,藉着天主去一步一步認清自己原本的面貌;持續地以清澈的心去跟隨天主,讓天主透過不同的人和事,為生命添上不曾有的色彩。

避靜的兩晚之中,雲霧遮蔽了月亮,我們無緣與月亮姊妹見面,但在風中我們張開手臂,以不同姿態去迎接清風;又將冰放在掌心,手的溫度將冰慢慢溶化,再將水滴在點上水彩顏料的畫紙上,令顏色漸漸暈染開,結合火的元素,成為一幅水火相容的作品。

聖方濟於病逝前兩年寫成《太陽歌》,由於在病榻之中,他反思著死亡,最後將病苦和死亡寫在《太陽歌》的最後第二和第三段。導師邀請大家在一塊小木板上寫上對死亡感受的字句,再塗上色彩。然後,導師又讓我們搓黏土,將之搓成喜歡的形態,我對土的觸感較陌生,感覺頗粗糙。之後導師請大家在大自然中找各自喜歡的植物,原來導師想我們將小木板和黏土作品併在一起,再以剛拾回來的植物作點綴。在木塊上我寫上「擁抱死亡,因為主,我不害怕」,又將黏土搓成雞蛋般模樣,結合成的作品立時變得像個七彩墓碑,我將之命名為「生生不息」。最後是與火的互動,在黑暗中燃點起蠟燭,配上音樂,看著晃動的火焰,我們逐一走近去感受燭光的溫度,突然有種說不出的感動,好像正為自己舉行一場溫暖動人的葬禮。

與死亡姊妹相遇

從神樂院回來已第五天,晚上將與一起參加避靜的朋友再次聚會,回到辦公室準備工作時,突然收到一個未獲證實的可怕消息:身在外地的堂弟遇上致命意外。我連忙說不,命理人生,我認為人的面相可反映不測遭遇,我不認為堂弟是福薄之人,不會英年早逝。

誰知消息屬實,內心的痛難以言喻,有說世人壽命延長,甚至對社會構成新的挑戰和問題,怎能預料堂弟會歿於壯年;但想到天主好像透過避靜為自己面對死亡作準備,又好像有點安慰,總算是平靜地接受這傷悲。

堂弟,還記得小時候第一次見你,你還在襁褓中;如今你的身軀在大地姊妹中,我相信你已接受方濟的祝福,但願你的靈魂由風兄弟帶到天國裏去,水姊妹洗去你家人的哀傷;願上主祝福你年幼的兒女,保護他們,願上主的慈顏光照他們,仁慈待他們,願上主轉面垂顧他們,賜他們平安,亞孟。

 

公教中心發展辦公室培育組供稿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