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亞社訊)加爾默羅會為紀念在亞洲傳教四百年之旅,舉行為期一周的慶祝活動;活動以在印度舊果阿奉獻彌撒作結。舊果阿曾是葡屬印度時期的首都,也正是加爾默羅會在亞洲傳教之旅的起點。
逾二百位國際加爾默羅赤足會的神父,包括該會來自世界各地的領袖,上週日(10日)齊集這個印度西部的沿海城市,出席在聖加大利納主教座堂舉行的彌撒,以紀念該會曾在該區傳教的先賢。
參與彌撒人士在加爾默羅會神父和傳教士的墓前獻上花圈。這些墳墓是在1985年的一次挖掘中被發現的。
1604年,教宗克萊孟八世委派神父和傳教士們來到亞洲傳教。而加爾默羅赤足會於1619年首先來到果阿。
慶祝活動的其中一部份,是為期一周的特別全體大會,該大會為加爾默羅會決策團的會議。
修會總會長薩韋里奧.坎尼斯特拉(Saverio Cannistra)神父,介紹大會主題為「神恩宣言的目的、方法與題目」。約73位加爾默羅會的資深成員以各種語言討論修會的前路。全體大會投票反對修改會規的憲法文本,但同意起草神恩宣言。
修會網站上的一段官方信息寫道:「這項工作極為必要,因為可以讓我們重新認識到,我們為整個教會的益處而獲得的神恩是不可分割的元素,並該在我們這時代裡得以充分地表達出來。」
慶祝活動還包括一個研討會。會上分享加爾默羅會初到印度的情況、其福傳工作、靈修,以及對神聖性的宗徒職務的貢獻。會上還討論該會在面對社會時遇到的挑戰。
在10日舉行的彌撒中,果阿暨達曼第烏總教區的斐理伯.費朗(Filipe Ferrao)總主教呼籲,藉著謙遜、無私及對受苦者和弱勢社群的敏感,來加深對基督的信仰。
繼聖體聖事慶祝活動後,在喀拉拉邦的錫羅馬拉巴爾教會首牧喬治.阿倫謝里(George Alencherry)樞機發表名為《加爾默羅在印度的首個創立基地(The first foundation of Carmel in India)》的新書。
這本「啡咖桌書」,由聖母無玷加爾默羅會總會長保祿.安昌迪(Paul Anchandy)神父發行。該會是印度首個原著民男修會。
活動結束前安排聲光表演,主要呈現加爾默羅會在印度的歷史及使命。
2月8日,坎尼斯特拉神父在舊果阿首座加爾默羅會修院的遺址上,主持一台紀念真福狄奧尼(Dionysius)和真福雷登多(Redemptus)的彌撒,他們是當地的首批殉道者。
坎尼斯特拉神父說,宗教的力量並不在於數量,而是賴於「聖神的力量,其豐富的恩寵,把我們的軟弱與恐懼,轉化為耶穌基督門徒與使徒所具有的勇氣和喜樂」。
印度有七個加爾默羅會省共一千名會士,以及有34所加爾默羅修院和五百名修女。
原文連結:天亞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