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號角舊文 陳繼容博士

聖儀與基督徒的喪禮(三)

《天主教教理》卷二「基督奧跡的慶典」1667至1690號

文:陳繼容

2. 埋葬亡者的遺體

就埋葬教友遺體一事,聖座教義部於2016年10月25日公布了《與基督一同復活Ad resurgendum cum Christo》訓令,重申基於教義和牧靈理由,並依循基督徒信德的悠久傳統,天主教會依然提倡將亡者葬在天主教會的墓地或其他聖所。另外,只要選擇火化的理由不違背基督徒信德的教義,或敵視天主教會。教會不再拒絕為對那些要求身後火化的信徒施行聖事和舉行葬禮。

文件接着闡明了亡者土葬的信德依據,重申耶穌的復活是基督徒的信德的至高真理。藉着祂的死亡和復活,基督從我們的罪惡中拯救了我們,賦予我們新生命。所以復活的基督是我們日後復活的起因與根源,而土葬乃是表達相信和期待肉身復活的最恰當形式。

透過埋葬已故信徒的肉身,教會重申對肉身復活的信德,以及人的身體具有極高的尊嚴。因此,教會不允許在行為和禮儀上對死亡造成錯誤觀念。這些錯誤觀念包括:死亡徹底消除了人的存在;死亡是回歸於大自然或宇宙的時刻、是輪迴進程的一個階段;死亡使人從肉體的「牢獄」中徹底解脫。

教會主張在墓地、聖堂内或相關場所埋葬亡者的遺體,藉此保持生者與亡者共融的教會的信德傳統。因此,教會不贊成隱瞞死亡事件或把死亡當作私人的事;教會也反對那種避而不談教會的信德對死亡的意義的態度。

針對亡者的火葬,教會不禁止火化,為避免各種形式的惡表或宗教冷漠主義,教會也特別制定了火化應遵行的禮儀和牧靈準則。首先,在正當選擇了火化的情況下,亡者的骨灰必須按照常規保存在一個聖所内,即墓地或聖堂内,或教會當局指定的地方。原因是教會視已故信友仍屬於信德團體,相信塵世旅途中的信友、處在淨化中的亡者以及天上的真福者彼此相通,共同組成一個教會。

此外,骨灰應保存在一個聖所内。這樣一來,親屬和基督徒團體便能為亡者祈禱和紀念他們,避免隨著時間的推移亡者被親屬遺忘或缺乏尊重。所以教會不允許在住宅内保存亡者的骨灰。只有在受到地方文化特性限制的嚴重例外情況下,當地主教與主教團或東方教會主教會議協商後,方可准許在住宅内保存骨灰。不過,骨灰不可被不同的家庭成員瓜分;應常常確保骨灰受到尊重且存放於適宜的環境。

教會又強調,為避免存在泛神論、自然宗教或虛無主義的誤解,教會不允許將亡者的骨灰撒入空氣、大地、水中或其它地方,也不允許將骨灰當作紀念物、首飾配件或其它物品。

最後,若亡者生前因為反對教會的信德而公開表明將自己遺體火化,並把骨灰撒入大自然,教會依照法典條文拒絕為其舉行喪禮。

 

結論

為了讓教友能夠更好地領受主耶穌親自建立的七件聖事的效果,並聖化他們生活中的不同境遇,教會也設立了一些聖儀。聖儀包含祈禱和劃十字聖號等標記。至於聖儀的類別主要為以下幾項:人、食物、件物、地方的祝聖禮,驅魔禮,民間的熱心敬禮及善功,還有基督徒的喪禮。

總結我們這四次有關天主教會的禮儀的講解,相信大家都明白,教會的禮儀絕非如某些人想像的,只是一大堆儀式的拼湊。不錯,教會的禮儀需要藉着儀式來表達。然而,教會的禮儀的內涵,除了有每一個參與禮儀的信友的整個生活外,更是天主聖三和教會,實行主耶穌基督帶來的救世工程的工具和空間

的確,天主教會的禮儀正是為了延續她繼承自她的主,耶穌基督的救世工程,並通過這救世工程的實踐而光榮天主及拯救人類。所以教會的禮儀永遠都是一個朝上和向下的雙線行動,朝上:光榮天主,向下:聖化人類。希望大家都懂得欣賞、尊重天主教會的神聖禮儀,以至最後深深愛上這禮儀,讓這禮儀中所慶祝的主耶穌基督的逾越奧蹟,成為我們的生活的一部份,我們的生活也成為這奧蹟的一部份:「生活我們所慶祝的,也慶祝我們所生活的」,最終讓禮儀成為我們的基督徒生活的中心。

謹以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說過的一席話作為這四次課程的總結,與大家共勉。教宗說天主教會的神聖禮儀,不是一個需要被我們不斷改革的客體:Object,而是一個能夠幫助我們更新我們的基督徒生活的主體:Subject。所以當我們參與教會的禮儀時,我們越是讓自己被臨在於禮儀中的基督改變,我們便越能夠改變這個世界,越能夠在我們身上反映基督的美善,反映祂的仁慈和祂對世人的愛。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