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展熙 丙年復活期五旬節 五旬節,也就是我們慣稱的「聖神降臨節」,可說是整個逾越奧蹟的圓滿。因為,我們與已復活的基督的共融要能夠完整,就必需先獲得聖神之恩,就必需先領受那「另一位護慰者」(見若14:16),祂會在我們內延續基督的工作,以及祂充滿光榮的臨在。因此,以五旬節來標誌禮儀年復活期的結束,也是最適合不過。然而,今天禮儀在這神學層面上的著墨較少,反而比較專注於聖神在人間歷史之中的顯現——先是五旬節奇蹟(見讀經一),然後是教會內的各種神恩(見讀經二)。這些都是團體和愛的標記,而此兩者正是耶穌所帶來的。這就是宗徒們能夠超越種族和語言來宣講基督復活的原因,也是教會內的不同神恩能夠為構築同一個(以基督為首的)奧體的原因。這兩點,也是禮儀希望我們在今天能夠有所省思的主題。
(梵蒂岡新聞網訊)梵蒂岡博物館推出了「希望的碎片」特別展覽,在其美術館展出一尊從地震瓦礫中重獲新生的十字架。梵蒂岡博物館館長亞塔(Barbara Jatta)女士表示,這次特展結束後,這尊十字架將回到故鄉,整個夏天在斯波萊托教區博物館展出。
(梵蒂岡新聞網)從10月3日開始、為期26日的世界主教會議第十五屆常規會議,上主日(28日)正式結束,教宗方濟各於聖伯多祿大殿主持結束彌撒,並勉勵眾人要多聆聽、當近人、作見證。 教宗的彌撒圍繞「信德旅程」中三個步驟展開,第一步是「在說話前先聆聽」,也就是成為「聆聽的使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