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World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2019年世界病人日文告 教宗方濟各:分施是基督徒的健康顯示器

(梵蒂岡新聞網訊)聖座週二(8日)公布了教宗方濟各的2019年世界病人日文告,主題取自《瑪竇福音》記述耶穌首次派遣十二宗徒傳教時說的話,強調了「白白分施」的含義,指出分施是能夠向個人主義和當代社會分裂提出挑戰的典範。每年的世界病人日都在2月11 日慶祝,今年將在愛德典範——聖德蘭修女——奉獻一生的印度加爾各答隆重舉行。

教宗在文告中指出,「生命是天主的恩賜」,因此是恩典。「生命不可被視為純粹的擁有或個人私產,在醫學和生物技術成就面前尤其如此,這些成就能誘使人屈從於對『生命樹』的操縱」(參閲 創3:24)。面對丟棄和冷漠的文化,分施則是在人與文化之間建立新關係的關鍵,因為分施意味着「奉獻自己」。

教宗解釋道,分施首先是「彼此承認」,且具有社會關係這不可或缺的特性。在分施中「反映出天主的聖愛,這愛在聖子耶穌降生成人和聖神的傾注上達到了極致」。推進不求回報和分施的文化「為戰勝盈利的文化是不可或缺的」。

談到本屆世界病人日,教宗表明,白白分施的舉動是「令人最能信服的福傳途徑……照料病人需要專業性和溫柔、不求回報,以及如同撫摸這樣直接和簡單的舉動,讓另一個人感到自己是『被愛的』。」可見,團結互助「對生命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美德」。

教宗強調,每個人都無法完全不需要別人的幫助,「只有當人不把自己看作一個單獨的世界,而是基於天性與其他人緊密相連,感到衆人原來都是『兄弟』時,才能實現一個促進公益的團結一心的社會……我們無須害怕承認自己需要幫助,以及無法完全滿足自己的需要,因為我們單靠自己和自己的力量將無法克勝各種限度。」

加爾各答的聖德肋撒修女正是「讓人看到天主愛窮人和病人的愛德模範」,她整個一生都是「慷慨分施天主慈悲的人」。德肋撒修女「俯身照顧那些虛弱、被遺棄在街頭垂死的人,認出天主賦予他們的尊嚴;她也對塵世的權勢者們發出了呐喊。」聖德蘭修女幫助我們懂得,「行動的唯一準則必須是不求回報的愛。」

教宗指出,「人性的不求回報是義工行動的酵母,他們在社會醫療界非常重要,以具有説服力的方式活出慈善撒瑪黎雅人的精神……不求回報的行為也應特別激勵天主教醫療機構,因為是福音的思維在評定它們的工作,無論是在較為先進的地區,還是世界比較落後的地區。」

教宗最後表示,「天主教機構必須表達分施、不求回報和團結互助的含義,以此回應不惜一切代價的盈利思維。健康是一種唯有分享才能完全享有的福分。因此,白白分施的喜樂是基督徒的健康顯示器。」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