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World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聖座國務卿:有建設性的對話和忠於教會的純正傳統

(梵蒂岡電台訊)聖座國務卿帕羅林樞機週三(1月31日)接受意大利《新聞報》訪問,強調聖座努力尋求一種真理的集成和可行的途徑,以此回應中國國内外的信友們合情合理的期待:「在中國沒有兩個教會,卻有兩個蒙召逐步走向修和的信徒團體。」 新聞室主任伯克週二(1月30日)發表聲明,指出在有關中國的問題上,教宗與聖座沒有不一致的思想和行為。帕羅林樞機對此説明,教宗「親自關注目前與中國政府當局的接觸,所有他的合作者都與他同心合意,沒有任何人私自行動。」 樞機解釋,現時正展開的談判,遵循「有建設性地敞開對話,和忠於教會的純正傳統」這個路線,同時也考慮到上任教宗本篤十六世,於2007年寫給中國天主教徒信中的指示,即「與合法的政權持續衝突並不能解決現存的問題」。

國際 World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梵蒂岡代表團到訪越南 討論教區人選問題

(綜合天亞社訊)梵蒂岡代表團到訪越南,跟該國政府討論教廷派駐該國使節及出缺教區的人選問題。代表團由梵蒂岡國務院外交部副秘書長安多尼.卡米利尼(Antoine Camilleri)蒙席率領,1月16日至20日在越南進行了五天的工作訪問。 消息指,梵蒂岡代表團上月18日與越南外交部副部長裴青山(Bui Thanh Son)會晤,並禮貌拜訪總理阮春福、政府宗教事務委員會及政府其他機構,雙方期間談及梵蒂岡日後將會在越南派出一名新設常駐宗座代表,以接替萊奧波爾多.吉雷利(Leopoldo Girelli)總主教。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言啟航】痛苦無言 唯愛能醫

文:梁展熙 乙年常年期第五主日 提起約伯,相信不少人第一時間會說起他的名句。話說在約伯試驗的第一階段,他在一天之間失去了所有的牛、驢、羊、駱駝、僕人,以及所有兒女。就在當時,約伯說:「我赤身脫離母胎,也要赤身歸去;上主賜的,上主收回。願上主的名受到讚美!」(1:21)。接著,試驗進入第二階段。約伯身上從頭到腳都長滿毒瘡。此時,連他妻子也忍不住,叫他詛咒天主然後死了算了;但約伯反而回答她說:「你說話,真像一個糊塗女人!難道我們只由天主那裏接受恩惠,而不接受災禍嗎?」(2:10)。然而,回看今天的讀經一,不知大家有否發現,當中的約伯似乎與《約》開始頭兩章的約伯判若兩人。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言心語】 常年期第五主日(乙)

文:林文森神父 耶穌會士 瑪谷福音1:29-39 上個主日的福音是有關於耶穌在會堂裡所發生的事,今天的福音則是在他離開會堂之後,由於安息日尚未結束,不能工作也不能遠行,耶穌和祂的門徒於是去西滿伯多祿的家。西滿的岳母當時正躺著發燒,耶穌立刻治好了她,她立刻就能下床了。然後這女士做甚麼了呢?她砰的一聲坐到椅子上,等別人問候安慰她?不是,她立刻開始招呼屋子裡的人,滿足他們的需求。她伺候大家,不是因為這是女人該做這事,而是因為每個基督徒都該服務別人。治癒不只是讓人病好,同時也讓一個人又可以回歸成為團體當中主動、服務的成員。耶穌恢復了她的健康,意味著她又能以天主給的才能照顧團體。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本地 Local

翰林青年義工關懷探訪活動

(本報訊)翰林教育暨研究協會在2017年12月25至31日期間,由該會主席及澳門大學副教授Dr. Joseph Sy-Changco的帶領,先後到了馬尼拉及宿霧進行「青年義工對弱勢家庭的關懷探訪」活動,旨在特別針對獨居長者、青年病患或傷殘的人士進行探訪活動,讓青年義工從愛的行動中自我成長,逐步培育出他們對社會的服務使命感。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本地 Local

利瑪竇教師團體赴港  參與耶穌會教育分享聚會

(本報訊)利瑪竇中學教師團體一行十多人於2018年1月20日(六)上午,由張慧玲校長率領赴港參與於九龍華仁書院舉行的「耶穌會教育分享聚會2018」。會上港丶澳兩地四間耶穌會屬校(包括:香港華仁書院、九龍華仁書院丶海星中學和利瑪竇中學)的合作者先後進行分享,並就耶穌會的教育特色丶聖依納爵反思教學法(I.P.P.)和耶穌會教育的核心價值等如何融入日常課程和活動之中作深入交流,並分享了在實踐過程中的經驗丶困難和解決方法。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教宗方濟各:安樂死不是文明的選擇

(綜合亞洲通訊社訊)教宗上週五(1月26日)接見聖座教義部全體大會(Congregazione per la dottrina della fede)與會人士,重申教會捍衛生命的立場,反對主動終止人類生命存在(安樂死),強調這並非「文明」的結果,而是將人類的自決和自治概念絕對化。他還談到了在經濟和金融領域上,也有需要尊重倫理。 回顧大會討論的主題,教宗指出了絕症病人的臨終陪伴。他補充「在這一點上,世俗化的過程中,將人的自決和自治的概念絕對化,這導致了在許多國家要求安樂死的呼聲日益增高,支持安樂死的人把這看作是人的自由意志力對生命有控制權在意識形態上的肯定。這也使得人們把主動終止人在世上的存在視為是一個『文明』的選擇。很顯然,如果人的生命價值不在於尊嚴,而是為了它的效用和生產力,那麼什麼都可能發生。在這種情況下,必須重申,人從在受孕之時起直到生命自然終止時,人的生命始終具有不可侵犯的尊嚴。」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本地 Local

施恩咖啡店開幕 期望提供聚腳點

(本報訊)位處大堂巷、大堂辦事處旁的斜路,與主教座堂合作經營的「施恩咖啡」1月21日正式開幕,並於當日九時半主日彌撒後,由劉偉傑神父祝福店舖及工作人員。 咖啡店由一間已經有20年歷史的本地葡式食品工場營運,店主章先生指,一直希望能開設咖啡店,形容時機巧合、是天主的安排:「當時到處與朋友洽談。在過程中,得知主教座堂有意騰出一個地方,讓教友相聚,便與有關方面再洽談,最後達成這個合作。」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速食哲學50】甚麼令人更自由?

文:文祖賢神父 jmom.honlam.org 譯:吳志濠 在剛剛過去的一週,我們了解一些限制我們內在自由的因素:過度活躍的想像、無知、錯誤、強烈的情感如恐懼和憤怒,和軟弱的意志。我們也談論過,自由的能力能幫助我們超越這些限制。一個人因而能強迫自己從事一些他本人並不喜歡之事(如早上起床,仁慈對待令人討厭或相處中令人厭悶的人,或從失敗中振作等等),這些這些都是自由在人身上展現的標記。 當然,自由也有其自相矛盾之處:當我們選擇的時候,我們限制了自己(的選擇),但當我們限制自己於一個選擇時,這預備了我們超越自己,意圖突破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