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朝聖者手記】愛滋病毒/愛滋病(2) 我們對愛滋病毒感染者應有的態度

文:Fausto Gomez OP

譯:何紹玲

在這第二篇有關愛滋病毒/愛滋病的文章,讓我們反思以往大家對感染者的態度。

與許多其他基督教徒一樣,天主教會亦廣泛地參與不同機構對愛滋病毒/愛滋病患者作全球照護,一起對抗這病毒蔓延。仿效着基督,教會也同樣以慈悲照顧所有人,特別是邊緣生存的人:如貧者、患病者、移民、難民、長者等等……對感染了愛滋病毒的人都一樣。這慈悲意味着全力消除譴責和歧視。

 

反對歧視愛滋病毒患者

為了愛滋病毒感染者,不少人和基督信徒是會與現存的譴責和歧視作長期鬥爭。這些愛滋病毒感染者切身體會到這邪惡的影響,就如孤單、抑鬱和內疚。菲律賓基督教會聯合會(National Council of Churches in the Philippines-NCCP)一面致力於打擊「對愛滋病毒感染者要面對的歧視,一面要應付上升的感染率,部分歧視應歸咎於社會偏見。」NCCP 認為都是這個歧視,往往導致易感染愛滋病毒的人,對這病的檢測和及早治療退縮。

跟隨基督的會仿傚基督的一生及教誨。因此,他們對愛滋病毒感染者不應是以批判性或譴責性,應採取開放、尊重和協助的態度。教會不斷敦促跟隨基督的人,要接近在邊緣生存的人,只因為他們已受愛滋病毒感染,而被社會歧視。世上最卑微的人,對耶穌而言,卻是首選,應給他們優先的愛:這些人會以特别、獨特的方式代表天主。耶穌在比喻[最後審判]中的說話,常常會在基督信徒的心中迴旋:「凡你們對我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個所做的,就是對我做的」(瑪25:40)。一篇由菲律賓主教執筆,有關愛滋病的牧函《在耶穌的憐憫下》,强有力地告訴我們:「我們懇請所有善意的人與愛滋病毒/愛滋病患者懷着兄弟情誼的心。他們都是我們的兄弟姊妹,在耶穌痛苦的儀容中,也看得到他們的臉孔」(CBCP, In the Compassion of Jesus)。

 

面對愛滋病毒感染者時應有的態度

當我們面對愛滋病毒/愛滋病感染者時應怎做?本着人性和對天主的信德,我們都應該對他們公平:在尊嚴和權利上,大家都是平等的;而且,我們亦被呼籲應與他們團結一致,因他們都是我們的兄弟姊妹。為了每個人在尊嚴和權利上得到平等,並聲援整個人類大家庭內的人,應以公義相待、彼此尊重,以耶穌的信德,團結在慈悲中便是回應愛滋病毒/愛滋病的兩個基本倫理範疇,耶穌有着天主那友好般的正義、無條件的愛和無限的憐憫。

Reinhard Law 在他的書《愛滋病在生物倫理學上的問題》(Problemas bioéticos del SIDA)中提到,在愛滋病毒/愛滋病的大前題下,主要有四個群組是需要團結的,那便是:健康的、有可能受感染的、受愛滋病毒影響的和已感染愛滋病毒的人。(1)健康的和受愛滋病毒影響的要團結,要在沒有歧視的情況下團結,要給于幫助;(2)有可能受感染的要和健康的團結,前者應進行自願檢測;(3)受愛滋病毒影響的和未受愛滋病毒影響的要團結的話,前者在進行任何性行為前,便應有責任地和道德地做足防禦措施;(4)已感染愛滋病毒/愛滋病的人和沒有感染愛滋病毒的要團結的話,意味着患者應防止感染的傳播。

如果這四群組的男男女女也可以履行本份的話,那就不大需要為這議題去立法。可惜,由於人的本性,並不是所有同胞和基督內的兄弟姐妹,都是負責任的,所以,為了保護健康的人,也相應要保護受愛滋病毒影響的人,故有須要訂立相關的法律。

 

愛滋病毒/愛滋病是天主的懲罰?

有些基督徒把愛滋病毒/愛滋病說成是天主的懲罰,歸咎於可能不道德和糜爛的生活。對我們來說,這只是偽善或法律態度,從客觀層面去評論,(主觀的我們撇開不談),是對天主的一個錯誤或不完整的形象,可能已根深蒂固了。有一件事我仍記憶猶新的:年輕的瑪利亞(Maria Jose Frances)是位天主教女記者,她被愛滋病毒/愛滋病持續地折磨了四年,她曾寫道:「我只不過是接受了輸血,但他們卻在血液中加了最恐怖的世紀疾病,不到一年,我失去了工作、失去了丈夫、失去了穩定的經濟、失去了健康、更失去死得有尊嚴的希望。天主祢,為何這樣對我?祢認為我是怎樣的一個英雄?我知道:我是罪人;但我總不相信祢會為了我做過的如此懲罰我,如果是那樣的話,祢對皈依後的罪人的教誨又怎解釋?好像亡羊的比喻、天國的婚宴……

要說愛滋病毒/愛滋病是天主給罪人的處罰(請謹記約伯傳)似乎是傳達天主是位愛報復、愛懲罰的上主。但耶穌基督的上主是愛——永遠慈悲和憐憫。天主子耶穌,便是慈善撒瑪黎雅人的典範,是與愛滋病毒/愛滋病患者愛德共融的榜樣,是憐憫的連帶責任。信德要求基督信徒們不要譴責:砸石頭並不是基督精神(參照若8:10-11),要求我們要謙虛:「你們中間誰沒有罪,先向她投石罷!」(若8:7),憐憫是真正共融的最好表現,耶穌慈悲的面容是可以在[最小的、迷失的、最後的]找到。當然,團結是包括正義,耶穌的團結是慈善的,充滿着友愛的。

面對愛滋病毒/愛滋病這樣的悲劇,道德——尤其是基督宗教的道德——是重視憐憫的!教宗方濟各在他最新的宗座勸諭《你們歡喜踴躍吧!》寫道:「即使人的生命似乎完全被毀, 即使我們看到它被惡習或成癮所摧殘,天主仍與他們同在的。」(Gaudete et Exsultate,GE 42)。

就讓我借用菲律賓基督教會聯合會(NCCP)的名句去結束我對愛滋病毒/愛滋病的反思:「每個人,不論他在社會什麼階層、他的性別、他的性取向、他的性別認同、或許使用毒品、或許是性工作者,但都深受天主喜愛。」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