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組分享
上週五(9月29日)晚上,教區青年牧民中心舉行的「聽!大自然在說話」,出席人數逾50人。在剛過去的暑假,澳門經歷了百年一遇的強颱風天鴿肆虐,讓小城一日內變得滿目瘡痍,讓人感慨大自然無情與威力。但卻在這期間,發現居民,特別是年青人互助的行動與精神,讓大家對澳門的新一代充滿了希望。
恰巧在八月初,分別有青年參加了印尼的亞洲青年節與不同國家的青年交流;另有一組到印尼三寶壟教區在農村的體驗生活;也有學生團體到過內蒙古,與自然界有親密的接觸。同是大自然的影像和足跡,她到底要告訴人類甚麼訊息呢?而這些訊息更有助我們在大自然和社會中重新定位。聚會在簡單晚餐後開始,為配合主題,大會鼓勵參加者自備飲水器皿,減少使用即棄用具。
各組藉著不同的經驗帶出大自然給人類的訊息:
第一部分先由不同組別介紹他們到過的地方,聆聽到大自然的不同訊息。首先由聖羅撒英文中學的師生,她們到過內蒙古的不同地點,考察環保的設施。學生參觀當地草原的風力發電,並參與沙漠駐地的植樹工作。反省人類對大自然的責任是「耕種」和「看守」,而不是自居為世界主宰而沒有節制地使用。
再來就由參加在印尼舉辦的第七屆亞洲青年節的青年分享他們的體會和發現,天主的創造中包括了人類,在印尼一個多種族、宗教和文化的國家,大家彼此尊重。青年們也參觀了當地的綠色村莊,發現環保工作普及在每戶家庭當中,並以有機的方式種植所需的草藥和植物。然而,這個綠色村莊十多年前與風災後的澳門一樣狼藉,反思:如何學習綠色村莊讓澳門的環保普及化。
而到訪印尼三寶壟地區的朋友們則分享到,由寄住在農村家庭開始,體驗人們在大自然中學懂的智慧,學習與大自然共融,同樣也啟發參加者學會感恩和謙卑,因為天主所有的創造都在默默的滋養著其他的生命。
聆聽完三組從外地體驗帶回來的寶貴訊息,接著以短片回顧8月23日天災後本澳市面的狀況和義工們互相守望相助的片段。然後是所有參加者的分組討論,由聆聽各組到不同地方回來的分享,以及自身經歷天鴿風災後表達大自然對澳門的留言。
風災帶來的訊息:
* 風災是天主對澳門人的提醒,在大自然面前,人是渺小的,而本澳目前的經濟狀況不斷提升,但人卻變得更冷漠和自我中心,正以無限的慾望去使用無限的資源,低估了颱風的威力。不過也因為風災,讓澳門人團結起來,互相合作和幫助,主動關心等人性的美善。
* 海水倒灌造成的破壞是這次風災最大的因素,也讓我們反思為甚麼這次海水倒灌如此嚴重?其原因是澳門過於急促發展,有很多政策和設施上未能完善。政府盲目填海、收窄河道,當權者在政策上未多考慮自然和環保的要素。災前預警和災後的城市應急機制也不善。導致這次風災的破壞是持續性的,澳門政府未來實施政策上應該要多方面考慮和謹慎安排和跟進。
* 提升環保和意識和珍惜大自然,而隨著澳門人口不斷的增加,建築和旅遊業發展,要配合環境的保護,包括社會的政策也要在環保方面不斷攺進。
參加者對大自然的回應:
* 在風災過後,澳門人團結一起去清理市面,希望盡快恢復。但過後也保持過往的一貫作風。提示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人們也要彼此關心和幫助身邊每一個人。
* 在個人層面方面,日常生活可以由自己做起,減少使用化學物品,自帶餐盒、環保袋和多走路。不要麻木購物和消費,建立資源平台,與身邊的人分享這種態度,珍惜擁有的東西。.
最後由鍾神父作出回應,鼓勵參加者建立一些方法,可以是運用網絡平台等,定時提醒教友或身邊的朋友,要持之以恆,在小事上開始去做,也要集結團體的力量,去改變社會上的一些習慣。當晚聚會以一首「造物讚」的歌詠,作為結束祈禱。
教區青年牧民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