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World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聖史瑪竇清晨彌撒 教宗:若要得到憐憫,先承認自己是罪人

圖片來源
L’Osservatore Romano

聖史瑪竇清晨彌撒

教宗:若要得到憐憫,先承認自己是罪人

(梵蒂岡電台訊)921日為聖史瑪竇宗徒紀念日,教宗方濟各舉行每日清晨彌撒時,強調若要得到憐憫,就要先承認自己是罪人,因為這是與耶穌相遇的開始。教宗又鼓勵信友要與耶穌相遇,找得到喜樂。

瑪竇作為一名稅吏,向猶太人收稅,然後把稅收交給羅馬人。他因此被人輕視,視之為叛國賊。但遇到耶穌後,獲主召叫,並放下一切皈依,跟隨基督。教宗在講道中,點出皈依的三個階段:相遇、歡慶和反感。

教宗說:「耶穌看見他在稅關那裡坐著,就注視他,對他說:『跟隨我』他就起來跟隨了耶穌。畫家卡拉瓦喬在畫中描繪的瑪竇帶著一種不信任的目光:他緊握金錢斜視,一隻眼睛看向天主,另一隻眼睛看向錢幣,愁眉不展;另一側卻是耶穌慈悲的目光,極其慈愛。瑪竇這個想要金錢的人,被征服了:他起來,跟隨了耶穌。這是慈悲與罪惡的搏鬥。」

他又指,耶穌的愛能夠進入那人心中,是他(瑪竇)先知道自己是一個罪人、知道自己不被任何人所愛,甚至被輕視。正正就是這個作為罪人的意識,開啟了他與耶穌慈悲相遇的門:「為此,他捨棄一切,跟隨了耶穌。這是罪人與耶穌的相遇。」

教宗表明,得救的首個條件是承認自己處於危險之中,得到治癒的首個條件是承認自己患病;而承認自己是罪人則是得到慈悲目光的第一個條件:「讓我們看看耶穌的目光,它是如此的美好,如此的仁慈。當我們祈禱時,我們也能感受到這個注視我們的目光。它是愛的目光,慈悲的目光。這是拯救我們的目光,我們不要害怕。」

就如匝凱那樣,瑪竇皈依、跟隨主耶穌後也非常高興,遂邀請耶穌到自己家中吃飯。教宗解釋,這是第二個階段:歡慶。瑪竇邀請他的朋友,同一類的人,即罪人和稅吏到家中坐席。他們在吃飯時也會向耶穌提出問題,而耶穌都一一回答:「這讓人想起耶穌在《路加福音》第15章所說的:對於一個罪人悔改,在天上所有的歡樂,甚於對那九十九個無須悔改的義人。這是與天父相遇的歡慶,慈悲的歡慶。」教宗說,耶穌向眾人揮霍了慈悲。

第三個階段是反感。法利塞人看到稅吏和罪人與耶穌一起坐席,就對祂的門徒說:「你們的老師為甚麼同稅吏和罪人一起進食呢?」教宗指出:「反感總是以這句『為甚麼』作開始,總是帶有臭味。法利塞人甚至認為,我們給天主獻祭,做一切應該做的,這樣我們就能得救。他們相信救贖來自他們自己,覺得很有把握。」

教宗說:「其實不是這樣的!拯救我們的是天主,是耶穌基督在拯救我們。」教宗勉勵指,我們要先承認自己是罪人:「我們有罪,我們的罪不是抽象,而是具體的。我們每個人都有罪。我們要讓耶穌以充滿愛和慈悲的目光注視我們。」

最後,教宗又再次提到反感這狀況,說:「即使在今天的教會中也有很多人反感……很多聖人也遭到迫害和懷疑,例如聖女貞德、聖女德肋撒和真福羅斯米尼(Rosmini)。認識真正的自己,承認自己是罪人就是與耶穌相遇的門。耶穌來,我們要與祂相遇,與耶穌相遇是多麽美好的事啊!」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