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羅芷芬
林文森神父應公教中心重建計劃靈修培育小組邀請,於去年八月帶領小組到千島之國的印尼,尋找適合地方供信友體驗信仰生活。
遊走城市及鄉村後,小組揀選了印尼中部的爪哇,那裏的怡人氣候,天然勝景,有助人更接近天主。
在林神父、印尼堂區神父及當地教友的協助下,小組展開《遊走天地間系列之旅》的籌備工作,由今年二月舉行的介紹會,到七月尾的培育活動,到八月中旬的十日異地體驗,十一位來自不同機構和信仰團體的參加者親身演繹了不一樣的旅程,開啟了生命的另一雙眼睛。
三部曲意義
「展覽、培育、接待」一直都是公教中心的目標,而籌備此行乃是個試驗性的培育項目,望能在天主聖神引領下與教友一起共同開拓方向,建設教會。
前期培育三部曲——《願祢受讚頌》通諭共讀、石澳避靜及素食午餐各有意義。
共同閱讀這份本世紀重要的環境保育文獻無疑豐富了參加者的環保觀和信仰觀,得知傷害受造物就等如損害上主的面容。達到知識層面的遞增並非主要目的,小組更想讓參加者親身體會大自然與一己之間的互動旅程,因此,三日兩夜的「石澳避靜」的進行方式以大自然為軸心,講求人與天的配合,在幻變中發現自己,信賴天主。
當各人擁有共同經驗後,是時候把內心的所獲與他人分享。壓軸的「素食午餐」安排除延續通諭精神,還讓參加者與隱修女在輕鬆形式下交流,了解修女的祈禱生活和服務時,也從預備食物的過程中得到啟發。
通諭共讀帶來新思維
教宗方濟各於二零一五年發表《願祢受讚頌》通諭,並以亞西西聖方濟各精神「關愛我們共同的家園」為副題,內容涵蓋環境、經濟和社會的「整體生態」、「生態皈依」,並作出「以窮人為先」的團體互助的選擇。為能更深入了解教宗的呼籲,小組分別於五、六、七月舉辦通諭共讀。
首兩次共讀除分組討論第一至第四章,還安排了個人祈禱及團體報告。最後一次聚會邀請了夏志誠輔理主教講解「行動的方向」、「生態教育」與「生態靈修」的精神。
參加者全程投入聚會,對人與天之間的奥秘,皆有不同體悟。(詳情看另一文《願祢受讚頌》通諭印記)
石澳避靜意無窮
教宗方濟各說:「天主邀請人留心世界美麗之處,因為祂自己就是不斷地與大自然接觸,滿心喜愛及驚嘆地注視大自然。」(通諭第九十七號)
要領略箇中情韻,必須走進大自然。
行前培育第二部曲在石澳進行。坐落在香港南區的石澳,景色優美,充滿歐陸情懷,無論是信步於曲折微斜的街道,或是投向海灣的晴朗,都能從眼前景物透視出豐饒的靈性滋潤。
到達石澳的第一天,遇上一號風球,不明朗的天氣未造成掛慮,或許埋藏在心底的渴望 - 自由的渴望、歇息的渴望、與主相遇的渴望 - 足以讓我們抛下行囊,放開心懷,走進變幻的大自然中也無所懼。
同行的劉家正神父熱愛大自然,他帶我們游水、登山和攀石,不時沿路捉弄我們,還津津樂道分享了不少昔日在台灣郊外居住的故事。
第二天,天文台宣佈早上九時廿分懸掛八號風球。觀察環境後,天氣不算惡劣,我們走過情人橋,在陣陣強風下登山,毫不畏懼直接與風雨對話。
確實,平日遇上八號風球,足不出户,緊閉門窗,務求安全。理智上跟著已設的準則是對的,然而,大自然之聲告訴我們,與她距離越近,與真實的自己的距離也越近。
八號風球的突訪反倒成為上主的管道,猛然地打破我們慣性的觀念。
無怪乎當提到夜遊沙灘的情境時,敬偉的頭痛頓時消失; 而久違了的海灘在秀儀的新體驗下已不再危險了,她的防線像潮水流向慢慢退下,回家後重新和孩子建構一個更健康的大自然概念。
風球在下午改為三號,我們便到沙灘看看。可惜的是,許多污染物和垃圾都冲到岸邊,職員忙著清理,連幼滑的沙粒一併丢入垃圾袋。這一幕令我們聯想起通諭提及的「生態皈依」訊息,教宗語重心長地說人心若不能改變,大自然的聲音永不會被聆聽。
第三天,一行人徒步到大浪灣,海灘的左邊岩石處刻有一幅具三千年歷史的石壁,早年給巡邏的警員發現。一般旅客拍照後都會離開,劉神父卻看中了延伸出去的岩石羣,他自如地攀上去,躺臥在天地間,悠哉悠哉。
其他人也興致勃勃地加入岩石默觀的行列,在崖邊中段找到一處歇息的好位置,近距離享受風和海的氣息,心靈與當年在海邊講道的耶穌無比貼近。
素食午餐滿温情
培養默觀式的生活方式與愛惜生態和關心大眾福祉是息息相關。教宗方濟各引用聖文德的說話:「我們越深入默觀祈禱,就越能感受到天主恩寵的果效,並越會在身外的受造物中看出天主。」(通諭第二百三十三號)
於是,第三部曲就探訪了來澳已七年的默觀團體-在主教山海崖聖母小堂的嚴規熙篤會修女。她們得知我們在八月行程中會逗留印尼格多諾母會院,份外欣喜,還破例答應與我們一起共晉午餐。
我們帶備食材,盡顯心思,花了近三小時,炮製了香草焗蔬菜、雜菜通心粉、素餃、芝麻麵包、藍莓麵包及生果盤;而和藹可親的修女們也預備了兩款驚喜——印尼特色烤丹貝和自製朱古力咖啡凍蛋糕。
兩組不同國家食物放置在餐桌上,象徵著一份主內共融,注重內修生活的修女們願意打破傳統,談笑風生地分享生活近况,帶來舒心的歇息。修女們流露的愛有如盛暑中流過清凉的水波,使人怡然欣悦。
臨別前,我們一起祈禱,領受著滿溢的愛和祝福,繼續偕同主邁步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