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言啟航】身體的飽飫 人的生命力

梁展熙

甲年基督聖體聖血節

 

大約在兩個多月前,即聖週星期四,教會才在禮儀中慶祝過基督建定聖體聖事。如此看來,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再舉行以此為主題的慶節,看起來不有點奇怪嗎?非也,因為今天的慶節具有不同的意義。聖週星期四的焦點在於耶穌的犧牲死亡,今天則在於我們如何看待這件聖事。

Tischgemeinschaft [= Table Fellowship]. Sieger Köder (1925-2015).
人對食物的渴求有兩種。一種是享受。人對色香味俱全的食物是無法抗拒的;或者,由於對孩提時代記憶的嚮往而對兒時零食愛不釋手。這都是人之常情。另一種則是求生。在同一世界中,在肥胖成了健康問題、食物的浪費成了環保問題的同時,卻仍有數以千萬計的人正在挨饑抵餓(根據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2016年的最新數字,是約二千萬人)。我相信我們絕大部分的人都鮮有這經驗。

梅瑟在讀經一所提到對食物(=麵包)的渴求,就是這一種。他提醒那些即將踏進應許之地的以色列人,他們的祖先經歷過真正的饑餓。這饑餓嚴重得他們曾乞求返回埃及。畢竟,雖然那是奴役之地,但至少有所裹腹。同時,梅瑟也提醒他們,天主曾為這些祖先送來瑪納充饑。學界認為,以民以為是奇蹟般的食物,在那片曠野中很可能是頗普遍。不過重點不在於此,而是在於當人們無法靠自己得到溫飽的時候,上主總會出手救助。

更重要的是,梅瑟清楚指出,上主這樣做是想他們明白:「人不但靠食物生活,也靠發自上主口中的一切言語生活」。換言之,世上有一種渴求只有天主能夠滿足。問題是,我們有否真的經驗過這份饑餓?我們曾否經歷過一份對天主的原始渴求?

我認為人對上主的渴求遠較我們所想像的更為普遍。我相信今天很多人在尋求的所謂人生意義,或渴求別人的接納,說到底,其實是對上主的渴求。儘管我們知道,這份渴求的最終滿足在於此世之後,但耶穌在《若》中告訴我們,我們對上主的渴求,在此世就可以開始得到滿足。

這也是基督聖體聖血節所帶出的一個特點。當我們進食普通食物時,我們會將之同化,使其成為我們身體的一部分。但當我們吃祂的身體和喝祂的血時,我們卻被其轉化,為之同化。由此,我們存留在祂內,祂也存留在我們內。由此而生的連繫不但給予我們生命力,並一直延續到永恆的生命。因此,那些一直在追尋人生意義的人能夠,透過信仰,在以這食糧作為許諾的無限生命中找到答案。

以上是「基督的身體」的第一重意義:藏於聖體聖事內的生命之糧。但其實,尚有一重意義有待探討:與復活基督團結一起的基督徒團體──教會。這一點,可見於保祿在寫給格林多人的書信中的說法:我們與那些同享這食糧和飲品的人連繫在一起。換言之,那些在尋求被接納的人可以,透過信仰,藉共享這同一個餅而得到其所求。

雖說保祿是借用「身體」(body)的描述來勸喻四分五裂的格林多團體為團結而努力,但這的確是個強而有力的圖像。人的身體只要有一部分出了事,其他部分難以獨善其身,身體的整體辦事效率必定或多或少受到影響。但不可忘記的是,組成這身體的最重要元素,仍是這身體各部分與基督的關係。我們與本就是愛的基督的縱向關係,奠定了我們與其他弟兄姊妹之間充滿愛的橫向關係。

今天的讀經充滿著一些並不容易接受的大膽說法:梅瑟說,我們對上主的渴求,好比我們對食物的渴求;耶穌說,我們要得到生命,就必須靠祂的血和肉為食;保祿說,當我們彼此分享同一個餅的時候,我們也互相緊密地連結在一起。但我們不可忘記,在感恩慶典中被舉揚的體血,卻曾經受傷傾流。我們生命的保證是透過祂的死亡而獲得。的確,我們不能完全理解的,只有信仰才能使我們接受。

我們今天所慶祝的奧秘的中心是:天主對我們的愛。我們被造,就帶著一份對天主的渴求。就如聖奧斯定所言:「除在禰內,我等心無止息」。而在我們等待在天主內的最終完滿之前,我們有基督的體血來滿足我們的饑渴,並幫助我們團結一致地期待最終完滿那一天的來臨。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